赓续非遗文化 守护民族之魂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8-26 16:14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8-26 16: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遇见非遗”实践团通过扎染、漆扇、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讲解与体验,带领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技艺,更深刻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由染而生 布里生花”

扎染活动现场,五彩斑斓的布料在孩子们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他们或小心翼翼地折叠、捆绑,或兴奋地挥洒染料,每一步都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与期待。当解开绳结,一幅幅独一无二的扎染作品展现在眼前时,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和喜悦。这不仅仅是一个帆布包的诞生,更是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热爱的萌芽,是对美的追求与创造的体现。

“以漆为笔 以水为墨”

在漆扇制作环节,团队成员们耐心地向孩子们传授“漂漆”技艺,那轻盈的点、甩、划之间,不仅是在水面上绘出图案,更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文化的种子。每一把漆扇,都是孩子们对美的理解和表达,它们或清新淡雅,或绚丽夺目,都承载着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在扇面上,孩子们不仅绘制出了自己的梦想与希望,更将这份对美的追求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绿影摇曳 千年竹韵“

竹编活动则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静谧而深邃的世界。孩子们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编织着每一个细节,从最初的生疏到后来的熟练,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与努力。在指尖轻触间,孩子们仿佛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而来的匠人精神,那是一种对完美的不懈追求,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遇见非遗”实践团不仅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到了技艺,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作为文化传承者的责任与使命。(图片由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