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2日,北京科技大学文寻基层医疗调研实践团聚焦“信息化赋能县域医共体发展”这一主题,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对各医院、卫生院等开展纵向调研。团队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访谈法等社会研究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度调研。
医共体是医疗共同体,是指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两级医疗卫生资源,形成一个医疗体系,最大化发挥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是当前就医的新兴模式。而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深入发展,利用信息化赋能医共体发展进入人们的视野。为探究数字时代背景下信息化赋能县域医共体发展的新路径,推进医共体内医疗资源下沉,文寻基层医疗调研实践团以社会实践为契机,深入了解陵城区人民医院牵头的医共体信息化发展情况与前景。
深入实地考察,调研发展情况。为了解陵城区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现状,文寻基层医疗调研实践团先后实地考察了陵城区人民医院、糜镇卫生院、临齐街道办事处卫生院以及宋家镇中心卫生院,了解了以陵城区人民医院牵头的医共体结构与建设成效。糜镇卫生院曾是管理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的乡镇卫生院。在加入医共体后,总院从资源、人才、技术等层面发力,助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如今的糜镇卫生院,建成了医共体影像、心电、超声、检验、病理等五大诊断中心,并在多个方面实现与总院的互联互通,达到远程诊断效果,为城乡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设立120急救站,辐射周边多个乡镇,通过双向转诊在最短的时间里为患者开通绿色生命通道,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腿,让百姓少跑腿”。
图为实践团成员实地调研陵城区人民医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
同多主体交流,明确发展前景。实践团成员走访了1家人民医院、3家卫生院、12个村庄与8个社区,不断开展半结构化访谈。从医共体建设管理者到医务人员,再到村、居民,文寻实践团从多个主体、多种视角了解医共体中信息化建设成效与赋能路径,累计采访人数达40+人次,形成访谈录及观察报告等20万+字。在建设成效层面,实践团了解到当前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在县、乡镇两级之间较为普及,而在村一级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在赋能路径层面,实践团着重从组织赋能与个体赋能两个层面对医务人员与村、居民进行了交流,了解其接触信息化设备情况与个体心理变化。后续,实践团成员将深入研究调研文本与数据,并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撰写相关论文。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与医院工作人员进行访谈
基层医疗谱新篇,青春聚力正当时。北京科技大学文寻基层医疗调研实践团在未来将继续秉持初心,以自身的点点萤光,点亮了健康中国建设的燎燎薪火。他们将继续秉持初心,以脚踏实地的奋斗之姿扎根中国大地,砥砺前行。(汤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