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公益诉讼与“数字检察”融合发力 让高龄津贴精准发放“零差错”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8-12 14:2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8-12 14: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死亡后高龄津贴照样违规发放,造成国有财产流失。近日,开封市顺河回族区人民检察院主动履职,将公益诉讼与“数字检察”融合发力,及时修正监管漏洞,推动高龄津贴实现精准发放“零差错”。

2024年2月,顺河回族区检察院检察官在走访过程中,听到群众反映,称有已经去世的高龄老人,高龄津贴还在为其发放。

高龄津贴本是针对高龄老人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一定的经济补贴,让老年人老有所“补”,是关爱老年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惠民政策。

得知这一情况后,顺河回族区检察院第一时间展开调查核实。检察官先后跑到民政、街道、公安等职能部门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证据材料,发现相关行政部门存在老人去世信息更新不及时,且部门数据未互通等问题,这就导致高龄津贴发放监管不到位,对辖区已故老人应停发而未停发,造成国有财产不当流失,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为了解决高龄津贴发放监管不力的难题,顺河回族区检察院根据初步线索进行研判分析,成功构建“高龄津贴资金监管监督模型”,将高龄津贴发放信息、死亡人员信息等数据进行交叉对比、智能筛查,发现存疑数据2689条、异常领取津贴人员545人,涉及金额多达16万余元,让检察监督工作变得既智能又精准。

针对这些问题,顺河回族区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建议相关部门依法规范履职,精准把控高龄津贴审核、发放、监管各个环节,追回错误发放资金,有效弥补资金监管漏洞。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部门立即行动起来进行整改,组织开展高龄津贴核查专项活动,成功追回违规发放的资金16万余元。

为进一步加强国有财产保护,顺河回族区检察院联合民政局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动员相关家庭按时销户,及时完成补充备案。此外,为实现信息共享,顺河回族区检察院还牵头民政局、财政局、疾控中心、公安机关会签《关于建立高龄津贴配合协作机制的若干意见》,健全高龄老人信息库,落实信息反馈,召开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的权益,守护国有财产。

下一步,顺河回族区检察院将立足检察公益诉讼职能,贯彻落实检察大数据战略,围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的要求,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检察监督的高效性、精准性和全面性。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