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幼高专“文曰有典队”开展“齐典有术 善垂千古”暑期社会实践

泉州幼高专“文曰有典队”开展“齐典有术 善垂千古”暑期社会实践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8-08 17:5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乃文明古邦,伟矣前修,学坚多饱;居古识今,其载籍乎!中华典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国人根本,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实为民族瑰宝,精神之基,文化自信之源泉。当务典籍之保护,育才以研其奥,施策以活其文,使古籍智慧跃然纸上。2024年7月6日,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曰有典队”遵领袖之教,矢志典籍之守护与传承,前往福州市华匠文献修复基地,敬前修之垂守,着后进之何往。

图为实践队与修复师们在华匠文献修复基地合影(实践队供图)

镜鉴往昔,智启新篇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夫典籍文化,乃千秋之瑰宝,万代之传承。敢问诸君,当何以护其周全,传其精髓,使后世子孙得以瞻仰先贤之智,继往圣之绝学乎?典籍,乃民族之根,智慧之源。虽非专学之士,亦当心怀敬意,力尽所能以护之传之。保护之道,在于细心呵护,避风雨侵,防火防盗,使古籍得以安然无恙。传承之责,则在于广读博览,领悟精髓,更当以身作则,将所学所感传于亲友,乃至社会大众。虽力微,但涓滴之水终能汇成江海,绵薄之力亦能铸就坚石,定能在典籍文化的浩瀚星河中,点亮一盏盏传承之灯,为后世照亮先贤智慧的航道。

匠心载道,典籍再生

圣以垂文,因文载道,旁通无滞,日用不匮。而今,岁月侵蚀,古籍濒危,传承之路任重道远。华匠文献修复基地自2019年创立,百万页古籍在他们的妙手下焕发活力,铸就中华匠心,守护华夏历史,是其不变的信念与使命。2024年7月6日,文曰有典队探访华匠文献修复基地,探寻古籍修复之奥秘,初见龙鳞装书,其独特魅力令人叹为观止,再见工器满架,琳琅满目的修复工具不仅是技艺之舟,亦是文化传承之锚,静静守候,以待拂去古籍尘埃,重现往昔辉煌。

实践队员在体验古籍修复后与修复师们合影(实践队供图)

苦心孤诣,传承典籍;保护修复,延续文脉。实践团队有幸对华匠文献修复基地创始人谢炳朝进行专访,共话古籍修复之匠心与传承。明代周嘉胄《装潢志》有云:“古籍修复师需有一双‘补天之手’和‘贯虱之睛’。”谢炳朝大师,正是这样一位拥有“灵慧虚和、心细如发”气质的匠人,他以一把镊子、一个喷壶、一根毛笔、一把排刷为伴,日复一日地埋首于故纸堆中,用耐心和细心修补着文化的记忆,延续着中华的文脉。他将古籍修复比喻为医生治病,非一蹴而就,需古籍自身“活”化,方能传承其不朽价值。面对浩瀚古籍,他说:“让数字技术成为桥梁,让古籍触手可及,焕发新生。”通过提高保护、加快转化,让古籍真正“活”起来。华匠文献修复基地,不仅致力于古籍的修复重生,更开设了体验与研学服务,并力倡古籍进校园,以趣味教学点燃青少年兴趣,让古籍文化根植于心,深刻理解传承之责,共筑文化自信之基。

图为实践队采访华匠文献修复基地创始人谢炳朝大师(实践队供图)

指尖传文脉,妙手换书颜。在修复师潘老师的精心讲解与指导下,实践队员沉浸于古籍修复与线装书制作的雅趣中。古籍修复,秉持“修旧如旧;抢救为主、治病为辅;最少干预;过程可逆”原则,铺纸轻展,糨糊细刷,补缺、上托纸、排实、上墙、下墙、整理等宛若天成,排实之书页重现往昔风华。线装书之制作,也是匠心独运,技艺非凡。折叶对齐,压实书页,精准打眼,定位穿线,引线穿梭于四眼,宛如游龙戏珠,绕背而过,再穿回,往复间,直至四眼皆连,书脊紧束,牢固且不失美观,尽显古典之美。

图为修复师潘老师指导实践队员修复档案、制作线装书(实践队供图)

墨香携华,古韵岂忒

碑刻传拓,墨香携华;铭德慕行,古韵岂忒。在历史的长河中,碑刻传拓承载着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它不仅是文字与图像跨越时空的桥梁,更是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见证。实践队员将宣纸轻覆于碑版之上,以墨传情,拓出“生肖”灵动、“福”字祥和,让千年文化跃然纸上。她们走上街头,将承载着历史温度的拓片赠予稚童,让古籍的智慧之光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点亮。更有幸偶遇外国友人,他们对这份来自东方的文化瑰宝兴趣浓厚,队员们欣然相赠,促进了文化的国际交流。孩子们的笑颜与外国友人的惊叹,是传统文化跨越国界、触动心灵的最好证明。作为文化传承的后进之学,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以行动守护中华文化之瑰宝!

图为实践队体验拓片成果,并将拓片赠与儿童与外国友人(实践队供图)

覆载之间,藉有楮竹。古籍乃文化之根,文明之脉,其保护与传承,关乎民族记忆之永续。今日盛世,科技赋能古籍,重塑其形,焕发其神。所谓传典之要,先善本以护之,汲活术以赋能,然后授之后人,以至太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刘丽惠 庄晓妮 柯金凤 文曰有典)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