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宁津:蟋蟀罐里的“财富经”

来源:新华网    2024-08-06 10:33
来源: 新华网
2024-08-06 10: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刘记丫头罐”工作坊的张建强在揉泥。新华网发

在山东省宁津县刘营伍乡,一个小小的蟋蟀罐,经过手工淘洗、拉坯、晾晒、压光、雕刻、烧制等10多道工艺,畅销京津冀以及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区。

“今年以来,我们加强与鲁东大学艺术学院合作,先后投入5万余元加大对新品种的研发,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蟋蟀罐产品。”刘营伍乡刘旺言村“刘记丫头罐”传承人刘秀芬表示。刘秀芬是“刘记丫头罐”传统制作工艺的第六代传承人,“刘记丫头罐”成功申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刘记丫头罐”共收徒70余人,带动蟋蟀罐加工点2处,拉动了上百人的就业。

近年来,在宁津县蟋蟀文化的带动下,刘营伍乡蟋蟀罐制作产业发展迅速,2024年以来各蟋蟀罐手工制作作坊已接收订单350余单,生产各类蟋蟀罐产品7万余套,销售额近400万元,带动刘营伍乡近千人就业。(阚淑娟、张瑞康)

“刘记丫头罐”传承人刘秀芬在蟋蟀罐上雕刻。新华网发

手艺人将蟋蟀罐毛坯定形压光。新华网发

毛坯定形压光。新华网发

刘秀芬查看蟋蟀罐的定形情况。新华网发

刘秀芬将定形的蟋蟀罐阴干。新华网发

烧制好的蟋蟀罐出窑。新华网发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