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助力“大振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7-29 16:34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7-29 16: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如何以高质量服务推进乡村振兴?”“以开展党员志愿者‘包片挂线、助农帮扶’活动为契机,怎样协调解决农村客户经营难题?”......今年以来,山东枣庄峄城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微服务·大振兴”为主题,分区域、常态化开展“峄榴有我”乡村志愿帮扶活动,由党员志愿者挑大梁、唱主角,通过“田间地头讲知识、服务实践比成效”,激发乡村振兴“头雁效应”。一次次朴实无华的“微服务”,蕴藏着一个个乡村“大振兴”的生动实践,充分诠释了烟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智慧与担当。

服务赋能,产业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盛夏时节的峄城区榴园镇王府山村生机盎然,山上石榴树苍劲挺拔,树上的石榴花摇曳绽放,花间的蜜蜂灵动飞舞。

“从靠天吃饭到端牢石榴产业振兴的‘新饭碗’,从小打小闹到做大做强,从无人问津到趋之若鹜......如今的王府山村,石榴产业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近日,一堂土味十足的“田间微课堂”正在王府山村石榴种植园上演。山东枣庄峄城烟草专卖局的党员志愿者闫慧正提拎着一箱石榴煎饼,为王府山村的36户石榴种植户讲授产业发展之道。

据了解,王府山村作为传统石榴种植村,过去产业结构单一,不足以带动群众致富。近年来,为了充分挖掘开发石榴身上的“宝藏”,山东枣庄峄城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积极对接王府山村,结合当地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科学制定帮扶规划,以农家特产小店为抓手,引导周边村民不断丰富“石榴+”深加工产品,推进石榴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村民手工制作的“石榴茶”“石榴煎饼”以及种养的优质农产品,都可以拿到农家特产小店进行售卖,很多顾客消费后表示自己尝到了小时候食材的味道,网店的好评络绎不绝,王府山村农家特产小店越来越受欢迎。如今的王府山村,产业发展生机勃勃,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实现了村庄“蝶变”。

文化赋能,新业态经济越做越火

“微服务”里不仅有产业振兴的强路子,还有文化振兴的新门道。“在峄城,有‘匡衡墓、石屋山泉石刻、岳城故城、二疏城遗址、红土埠遗址’等文物遗址,也有‘峄县独杆轿、石榴盆景栽培技艺、峄县传统青铜器技艺、阴平毛笔制作技艺、峄县唢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怎么才能将这些‘沉睡’的文化资源唤醒并带动乡村振兴?......”峄城烟草党员志愿者刘雪峰把“民俗文化课堂”搬到农网客户家中,以拉家常的形式,讲民俗故事、忆村庄变化、谈经验做法。

据了解,近年来,峄城烟草围绕当地民俗文化资源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聚力打造“一村一文化”“一店一特色”农网终端格局,切实找准农网客户盈利“增长点”。他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方向,充分聚焦峄城生态旅游的“古”色与“绿”色,着力构建“民俗为本、景店相融”的农网终端改造模式。走进王府山村冠园便利店看到:古色的店铺外颜、醒目统一的店招、优美的景点画片、清晰的旅游线路、详实的饮食介绍,镶嵌在店壁上显得端庄大气。店内合理的布局、整洁的烟柜、美观的陈列、有序的土特产摆放、洁净的环境……彼此遥相搭配,不但突出土特产的“卖点”,还显现出景点和人文“看点”,二者相得益彰,让人顿生赏心悦目之感。

“无论是去青檀寺还是女娲宫,我店是必经之处,很多游客会停下来拍个照发个朋友圈,人流量一下就上来了,生意也越来越好。”王府山村冠园便利店老板任云开心地说道。

“微服务”助力“大振兴”,山东枣庄峄城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在真抓实干中为乡村振兴注入生生不息的新动能,一幅产业强、农民富、乡村美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图片由张文莉授权发布)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