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青音|短视频】乡村振兴呼唤新青年挺膺担当

【时代青音|短视频】乡村振兴呼唤新青年挺膺担当

来源:光明网 2024-07-10 17:3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时代青音|短视频】乡村振兴呼唤新青年挺膺担当

现代化的进程是一个城乡关系发生变化的进程。从一般规律来讲,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乡村的人口不断减少,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和相对比重越来越低,乡村呈现某种意义上的人口稀疏化,甚至出现乡村衰落的情况,这是全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般性规律。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要遵循现代化的普遍性规律,同时也要不断地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从居住生活的角度看,我国还有30%多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这个比重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特别是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战略的推进,还会继续下降,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基本规律。但是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生产规模比较小,小农数量比较多、绝对数量比较大的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不可能像西方、像欧洲国家那样(农业)人口比重降到1%以下,农业产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降到1%以下的模式发展。我们的现代化不能是串联式的现代化,它一定是并联式的现代化。并联式的现代化的含义是乡村和城市要并列发展,要同步进行发展,这个同步发展的战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城乡融合的战略。

乡村现代化的进程和城乡关系的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人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特别是受过教育的人,这种现象叫做智力流失。我当年上大学时的梦想就是从农村里出来,从小城市到大城市,那就是一个现代化的进程。如今通过城乡融合的方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就是要在今天的语境下阻止乡村的衰落,使今天的乡村能够实现现代化,农业能够实现现代化,农民能够实现现代化,培养出新农民、新农业、新农村,这样的格局就不同于西方乡村衰落之后再通过逆城市化推动乡村发展。

【时代青音|短视频】乡村振兴呼唤新青年挺膺担当

如何实现乡村现代化?其中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人才。如今,人口大量地流向了城市,乡村经济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相对重要性开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乡村反而变得相当的稀缺。为什么呢?因为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导致了城乡关系的变化,城乡关系的变化导致了乡村稀缺性的提升,乡村稀缺性的提升导致了乡村相对价值的提升,而乡村相对价值的提升为发展新的乡村提供了新的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就是回乡创业的趋势。回乡的趋势不是指大家蜂拥而至,来到乡村,而是说乡村的相对价值开始提升。

我们有一位年轻人叫柏令,他是一名大学毕业生,毕业以后是在城市工作的。2022年我们建成了云南昭通宜良县大苗寨,即将进行营业的时候,我们在全国招聘乡村职业经理人来弥补村民能力不足、管理不会等问题。当时报名了四十多位,录用了三位,最后走了两位,留下了柏令,一直坚持到现在。柏令虽然不是本村出生,但是他是出生在另外一个村里,也算是回乡。他给这个村庄带来了现代化的管理、现代的知识,雇佣了年轻的村民,又把村民组织起来,变成他的合作社的管理人员。

今天的乡村振兴不是说大家在城市找不着工作、就不了业,可以到乡村里找一份工作;不是说让那些受过教育的年轻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再去做他们祖祖辈辈做过的事情。今天的乡村振兴第一个概念就是要把乡村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包括了公共服务、公共设施各个方面,是乡村振兴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在此基础上还要发展新农业,要提升农业整个的产业链的价值,不再把农业看作是拿牛耕地、拿驴耕地。今天的农业是智慧和技术含量很高的农业,我们把它叫现代农业。回乡和在乡的农民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农民,他是由现代知识、现代技术、现代技能武装起来的新型的农民;不再仅仅在田里种地,还要经营乡村,把乡村的产品打造成符合市场要求的高品质的商品。所以今天的乡村呈现出了相对价值不断提升的格局,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到今天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时代青音|短视频】乡村振兴呼唤新青年挺膺担当

我们鼓励青年人回乡创业,不是鼓励他们去受苦受罪,是希望他们看到新的机会,让他们能够锻炼自己,把自己锻炼成新型的中国式现代化人才。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多,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向基层、走向乡村。还有一批留在乡村的青年人,他们这些年轻人已经构成了未来推动乡村振兴的非常重要的力量。

乡村的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乡村的振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不了的。我们不可能在有巨大落差的城乡结构的格局之下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所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焦点问题是怎么能够把农村、农业和农民这“三农”完全转变成“新三农”,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现在不需要所有人都到乡村去,但一定要有一批有理想的、有知识的、有能力的年轻人立志于建设乡村,立志于推动乡村的现代化。(主讲嘉宾: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 李小云)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