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检察从“小切口”入手探索“人大+检察”监督新路径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7-09 14:08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7-09 14: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检察工作受监督、人大监督促检察”,叶县检察院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健全人大代表联络机制,创新人大代表联络方式,拓宽人大代表联络渠道,让人大代表更深入、更全面了解检察工作,更好地监督和支持检察工作,将司法公平正义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社会。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五年来,叶县检察院工作报告在全县两会上以100%的赞成率获得全票通过。

据悉,为零距离接受人大监督,切实提升司法办案质效,今年以来,叶县检察院在全市率先探索“人大+检察”合力监督新路径,联合叶县人大常委会印发《关于加强“代表联络十检察”共联工作的实施意见》。

《意见》明确了“代表联络十检察”共联工作的主要形式,每年主动提请县人大常委会或邀请人大代表审议、视察或评议检察工作;聘请人大代表担任法律监督基层(服务)联络站联络员,收集涉及检察职能的相关线索;邀请人大代表担任人民监督员、听证员和特邀检察官助理,邀请人大代表参加检察开放日、检察听证、庭审观摩、重大会议等检察活动。让代表深层次、渗入式参与检察工作,在代表监督下实现更高质效检察履职。

“人大代表从群众中来,生活、工作在群众之中,活跃在社会各条战线。他们不仅是检察机关的监督者,也是检察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做好人大代表联络工作是政治责任,也是法治责任。”在6月13日叶县检察院联合县人大常委会举行的“代表联络+检察”共联工作培训会上,叶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亚锋表示。

如何能进一步主动接受监督,把工作做到人大代表心坎上?叶县检察院积极邀请人大代表参与检察工作,从“小切口”入手,创新探索推行“上门听证+现场普法”模式,将检察听证开至乡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以“入村听证+送法进乡”的方式开展以案释法、带案普法,用“可感受、能体验”的方式拉近距离、增进了解,见证检察机关履职担当、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司法实践。

6月21日,叶县检察院走进昆阳街道办事处人大代表联络站就一起非法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案件进行公开听证,其余18个叶县人大代表联络站以视频形式同步观看,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共计1600余名代表参加。

“叶县检察院利用远程视频模式把听证会同步开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将办案过程“晒出来”,案件处理依据“亮出来”,并结合身边鲜活的案例,向村民普及法律法规,为有疑问的群众释疑解惑,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了公平正义。”在马庄回族乡人大代表联络站参会的省人大代表、叶县马庄回族乡马庄村党支部书记马永涛深有感触地说。

“叶县检察把听证会开进人大代表联络站,秉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不仅能够让代表、群众进一步了解检察工作,有利于案件的公开公正处理,更有普法宣传的意义,既诠释了司法的公开、透明,又彰显出司法的温度,人大将予以大力支持。”叶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成文说。

下一步,叶县检察院将持续加强与县人大常委会的沟通协调,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植根基层优势,发挥检察机关法治助力基层特有专业性,实现“1+1>2”的作用,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叶县实践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