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勇立新潮头,谱写“黄河时代”新华章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7-08 14: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在河南开封,中建八局承建的北宋东京城顺天门(新郑门)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设者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室外绿化景观作业。作为河南省、开封市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和开封市黄河文化带建设中的第一座遗址类博物馆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展示黄河文化又一张靓丽名片。

巨川何以济,舟楫伫时英。近年来,中建八局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积极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用精品工程助力城市发展,用绿色低碳技术推动生态保护,以央企担当服务地方人民,坚定当好中建集团高质量发展“顶梁柱”,奋力谱写黄河流域城市发展新篇章。

打通交通“动脉”,守护黄河之“畅”

济郑高铁

编织大地经纬,点缀万里河山。俯瞰鲁豫大地,联通山东和河南两个中部大省的济郑高铁使两地通行时间缩短至90分钟,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的时空距离进一步压缩,为黄河两岸城市带来了更多的活力与机遇。

近年来,中建八局不断塑强基建支柱优势,锚定黄河流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沿黄区域大联动、大协同、大发展目标的根基,在畅通城市内外循环,串联热点区域等方面持续做出新的贡献。

打通“主动脉”。宁梁高速筑造了山东省最大互通式立交桥,成为山东河南两省间的交通要道;济曲快速路成为都市区最重要的骨干道路,助力掀开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新篇章;国道228线滨州段公路造就世界第一跨径梁桥;台辉高速黄河特大桥成为河南省内跨黄河最长的高速公路特大桥;西淅高速公路打通豫鄂两省高速“断头路”;沿黄高速项目将黄河北岸经济、文化、生态融为一体;郑州至洛阳高速的贯通将极大便利郑洛两地直接联通,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成为串联起沿黄城市间的血脉与桥梁。

国道228线滨州段公路

畅通“微循环”。济南轨道交通7号线是全国第二条、山东省首条穿越黄河的地铁线路,构建起济南更为完善便捷的轨道交通骨架线网;济南黄河大道成为串联起新旧能转换起步区内黄河北岸各组团的交通要道;西安北客站枢纽工程(一期)项目实现了西安北站与高速、快速路网的互联互通和高效融合,成为西安市重要交通节点。一条条快速路网不断延展,城市空间得以拓展,市民出行也由此变得更为顺畅。

架起“空中桥”。位于黄河东岸边的济南遥墙国际机场,航站楼内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停机坪上一架架航班起降有序,成为串联起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支点。航站楼南侧,中建八局承建的二期改扩建项目,近百台大型机械同时开动,桩基施工,土方开挖等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化航空综合交通枢纽。

不止于此,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东航站楼、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航站楼、西安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站前交通系统项目以及济宁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呼和浩特新机场等众多机场项目的“起航”,畅通了黄河流域空中通道,带动黄河流域的旅游和第三产业发展,在助力大国外交的同时,为黄河文化走向世界插上腾飞的翅膀。

推进绿色低碳,守护黄河之“绿”

黄河淤背区郊野公园

盛夏时节,在泉城济南重要的生态景观带上,中建八局匠心打造的黄河淤背区郊野公园景观工程扮靓了3000米黄河沿线,国槐、白蜡、白皮松,蜀侩等常绿树和落叶树种3:7比例配置,原先土壤沙漠化、植被破坏严重的黄河淤背区岸侧变成了清幽深邃的天然氧吧。

近年来,中建八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先后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究所、绿色发展公司、环保科技公司,推进绿色低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土壤及地下水修复、绿色低碳等关键技术攻关,参与投资建设流域治理、海绵城市、污水处理、水生态修复等项目,助力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在泉城济南,国内投资最大的雨污分流改造民生工程——济南市中心城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和城市内涝治理项目正在全面铺开,建成后将有效地改善城区水质,减少汛期溢流污染,提高城区排水系统的排涝能力;济南市卧虎山水库至锦绣川水库连通调水工程,建成后可实现两个水库的长江水、黄河水、地表水多水源的联合调动,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和供水设施布局。

在内陆腹地,西安幸福林带建设工程还绿于民、还绿于城,是全国最大的地下空间综合体之一,成为改善城区环境的生态屏障,被称为“丝路上的城市绿洲”;西安小寨海绵城市、甘肃庆阳海绵城市等重点环保项目,有效解决黄河流域突出环境问题、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为守护大河之“绿”提供八局智慧。

在技术前沿,中建八局建筑科技产业基地内,商河展示中心项目正全力打造成为“零碳”建筑。内蒙古蒙苏经济开发区隆基新能源科技产业园将助力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的绿色梦想实现,为国家能源战略转型及双碳目标注入“绿”动能。中科院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数字经济产业园、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等项目正在全面推进绿色施工、智慧建造,为推动未来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持续贡献铁军力量。

促进文化交流,守护黄河之“兴”

黄河国际会展中心

九曲黄河自青海出发,流经四川、甘肃、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份,如何能将本土文化、黄河文化以及当代文化潮流相结合,筑造出一座座独具匠心、个性鲜明的建筑产品?中建八局秉承军魂匠心,打造了一大批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智能化的会议会展中心,成为展示与交流黄河文化的重要窗口。

行走西部沿线,一座座造型各异的会展中心尽收眼底。敦煌丝路国际会展中心汲取汉唐建筑古朴敦厚的造型语言,并结合现代建筑的造型手法,塑造了端庄的建筑形象,从设计到建成使用,仅仅8个月时间,创造了敦煌速度、敦煌模式、敦煌奇迹;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成为了集生态化、国际化、智能化为一体的会议中心,填补了西安以及西北地区缺少大型专业会议场馆的空白,成为了丝绸之路高峰论坛永久会址。

俯瞰中原大地,郑州大剧院璀璨的灯光正通过大玻璃幕墙透映而出,“船帆”蜕变成缓缓拉开的巨幕,观众在音乐殿堂里尽情享受文化的熏陶。由此向北30公里,“几”字造型的黄河国家博物馆将黄河的自然之美与文化之美融为一体,成为一座展示黄河地理、人文、历史、治理的综合博物场馆;兼取黄河、大运河两河悠悠古韵的德之韵运河博物馆群,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造工艺完美结合,汇聚自然之气、建筑之美、艺术之风、文化之息,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地标名片。

宁夏国际会议中心、郑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黄河国际会展中心······一个个大国工程、一座座地标建筑,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更是中建八局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丰富内涵,凝心聚力推进黄河流域现代化建设,助力大河之“兴”的生动实践。

展现担当作为,守护黄河之“安”

40多年来,中建八局始终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在沿黄省市抗洪防汛、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中勇担社会责任。

以铁军担当助力抗洪救灾。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多地道路、地铁等交通设施被淹,人员被困。汛情就是命令,中建八局迅速调动在豫三级单位,成立河南抗洪抢险突击队,火速投入到抗洪救灾中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教学科研大楼作为受灾最严重的医院之一,现场洪水泛滥,医院电力系统受损,中建八局紧急组织超300人投入抢险救援,24小时轮番作战,最终使得断电五天的郑大一附院重见光明,恢复问诊。

以精品工程护航百姓安康。多年来,中建八局在沿黄省市先后建设了甘肃省妇女儿童医疗综合体、银川市中医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起步区新院、山东省交通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济南崔寨片区安置区、河南滨河佳园安置区、兰州市城关区安置点、甘肃省政府为民实事共有产权住房等系列民生工程让数百万居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以“输血+造血”助力乡村振兴。中建八局定点帮扶甘肃省卓尼县,积极参与甘肃舟曲等地脱贫攻坚,坚持一体推进党建、产业、就业、教育和消费帮扶,先后派出挂职干部7人,完成重点帮扶项目建设任务,助力甘肃卓尼县、舟曲县、陕西淳化县等贫困地区提前实现脱贫摘帽,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同时,持续开展了521公益行、修建益童读书角、开展爱学助学等活动,举办全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百场宣讲进工地”活动,为更多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母亲河与亿万群众一同见证了沿黄城市的成长与繁荣。登高望未来,一幅更为波澜壮阔的“黄河新画卷”正在加速铺展开来。作为大型建筑央企,中建八局将牢牢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锚定集团“一创五强”战略目标和“一六六”战略路径,坚定当好中建集团高质量发展“顶梁柱”,以实际行动描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图片/刘松)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