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多措并举,深化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中国网
2024-07-03 14: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始终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灵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任务,多措并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

健全组织架构,完善心育机制

学校成立以戴明书记、吴亮校长为组长,李洁清、王先峰、陈秋晓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常规工作,实行全员共育、全员参与。

创建“心灵驿站”,由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4名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负责。进一步完善心育设施,将心灵驿站规划为心理接待区、心理咨询区、团体辅导区、心理宣泄区、沙盘区等区域,规范各个区域的职责功能、责任老师、保密制度。加强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素养。学校专职心理教师主动走进心育课堂,通过线上、线下学习专业知识和心理咨询技巧,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兼职心理教师积极参加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专题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水平。

营造良好氛围,优化心育环境

为深入推动“绿美校园”建设,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积极投入校园绿化美化工作,致力于持续改善校园生态环境,以环境的改善提升育人功能,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心理老师巧妙地运用了学校丰富的绿植资源,精心制作了一系列富有积极心理暗示的小卡片。这些小卡片被悬挂在各种绿植的枝头,为校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每当课间休息,同学们纷纷聚集在绿植旁欣赏。有的同学瞪大了眼睛,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那小小的卡片在他们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如同指引迷途的灯塔,照亮了他们心中的疑惑;有的同学嘴角微扬,他们轻轻抚摸着卡片,仿佛在感受那来自心灵的温暖,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充满了希望和喜悦。这些小卡片在枝头轻轻摇曳,就像是在和同学们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它们用简洁而有力的文字,传递着积极向上的能量,让同学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了一丝宁静和力量。

同时,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如宣传栏、黑板报、学校公众号以及微信群等,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培养阳光开朗的心态,从而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整合多方资源,拓宽心育渠道

为了更全面地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置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整合多方资源,并采取了一系列具体而有效的措施。首先,润心班会课成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班会课上,教师们通过分享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们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调节情绪、解决问题。其次,升旗仪式也成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途径。在庄严的国旗下,学生们不仅能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的自豪,还能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此外,学校还邀请了心理健康专家来校举办讲座。这些专家以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为学生们带来了精彩的心理健康讲座。通过讲座,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还能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解决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学校还举办了5.25“阳光心理,为你打call”心理健康活动周。在这一周里,学校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剧表演、心理绘画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在参与中感受到了心理健康的魅力,还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运用心理健康知识来解决问题。通过这些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方联动协作,构建心育网络

加强与医院、社区、家庭的多方联动,正确引导,及时预防,提升社会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和处理能力。例如:学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需要专业干预的学生,及时转介至医院;与社区合作,共同关注社区内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形成学校-社区联动的心理健康防护网;定期举办家长会,与家长分享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家长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度;建立重点学生家访机制,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入户走访,了解学生家庭相关状况。

心灵得滋养,阳光满学途。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积极践行“让每个孩子得到最适合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实“育廷弼之才”的育人方针,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培养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华,成为最好的自己。未来,学校将不断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继续系统、全面、有效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李明月)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