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钢铁新通道 川陕发展新篇章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7-01 11:0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7-01 11: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道路通,百业兴。自古以来,横亘与川陕之间的秦岭,让两地的人民饱受“不与秦塞通人烟”的闭塞之苦,相较于沿海城市的出行畅达,不便的交通、落后的经济、闭塞的文化不断制约着川陕革命老区的发展。如今,巴南“钢铁巨龙”的破土而出,沿线“新兴枢纽”的拔地而起,为川东北地区的交流搭建了钢铁“新通道”,谱写两地发展“新篇章”。

以科技赋能钢铁,助力巴南高铁打通川陕老区“新通道”。面对西南山区错综复杂的地势以及变化莫测的气候,施工人员在巴南钢铁“新通道”的建设中,坚持“环保选线,地址选线”的设计理念,将箱梁运距远、过渡段路基多、架梁施工坡度大等众多难题逐一击破,成功结束了巴中不通铁路的历史。随着“八纵八横”铁路网络的越织越密,各地区之间的距离、时间等问题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而这条全长148公里的巴南高铁,犹如一条“银色丝带”穿越崇山峻岭,将巴中、南充等地与川陕地区串联起来,打通了地方铁路通达城镇的“最后一公里”,带动川东北地区融入国家高铁网。在我国铁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川陕“蜀道难”向着加快构建广泛覆盖、便捷高效的“蜀道畅”现代化铁路网络体系高速发展。

以速度打破空间,助力巴南高铁绘制经济发展“新格局”。35分钟、105分钟、145分钟是巴南高铁上巴中通往南充、重庆、成都各地的最短时间,一条条飞驰在广袤大地上的“银色巨龙”,正以全新的姿态乘着时代的“东风”,跨越山川、打破时空,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川东北经济区从物流、资金、信息等多个方面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快速发展,让闭塞的革命老区转变为发展前沿地区。高铁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两小时经济圈”“同城效应”不断改变沿线居民的生活、出行和工作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沿线乡村振兴和旅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城市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中国高铁正不断为沿线城市提供发展“强动力”,助力各地区绘制经济发展“新格局”。

巴南高铁的开通,不仅为川陕两地的发展铺设起了一条“新通道”,更是沿线的人民架起了一座通往美好生活的“梦之桥”。(邓淳心、邓道国)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