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高铁绘就多彩幸福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7-01 11:0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7-01 11: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6月27日9时10分,D5133次动车组列车从巴中东站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巴中至南充段正式开通运营。(新华网)

巴南高铁连接起汉中、巴中与南充,列车驰骋在山水间,宛如一支画笔,用“革命红”“生态绿”“富裕黄”绘就革命老区美好生活新画卷。

厚植“红色”基色,绘就“辉煌未来”图。巴南高铁穿越仪陇、巴中、南郑等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地带,途经嘉陵第一桑梓、琳琅山风景、朱德故里、光雾山等旅游景区,高铁通车后,有效解决了巴中发展文旅产业长期面临的交通通达性问题,不用再经达州绕行,巴中至成都、重庆间最快旅行时间分别为2小时16分、2小时46分,不仅极大地方便民众出行,更将红色文化资源串珠成线,让游客利用周末就能探访革命旧址、聆听红色故事。“双城生活”“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标配,“高铁通道”将转化为“经济通道”,进一步叫响红色文旅特色品牌,为革命老区的振兴、乡村的繁荣以及红色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

渲染“绿色”本色,绘就“和谐共美”图。这绿,是自然天成的绿,是生机勃勃的绿,更是和谐共生的绿。巴南高铁设计团队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好“大账”、算好“长远账”,用“以桥代路、以隧代路”的选线设计,减少了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基本农田的影响,保证了站型、桥隧结构与景区协调,让高铁沿线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风驰电掣的高铁列车在青山绿水间穿行,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让绿色成为最亮丽的底色。

描绘“金色”主色,绘就“百姓幸福”图。巴南高铁结束了革命老区巴中、仪陇不通高铁的历史。巴中、成都、重庆形成“三小时经济圈”,不仅拉来巨大的流量,也拉来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代”。巴南高铁接入“八纵八横”铁路网,突破对外物流通道壁垒,让资源能够更加均衡地分布和利用,不仅让越来越多的新兴特色产业在老区蓬勃生长,还将加速人才、资源要素流通,为老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人才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更是城市发展最活跃的竞争力,届时沿线民众们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市场信息、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不仅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创业梦想,也让西部“双循环”发展打开新格局。

巴南驰骋奏新曲,车轮滚滚话发展。人才涌动、产品运输,各种生产要素流通更加便捷;城市互联、发展互通,经济协作和繁荣有了更加坚实的支撑。我们可以预见,那些烙刻在这片土地上的革命故事,将搭乘着这趟“红色高铁”驶向远方,给老区带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文/叶依竹、简艳 漫画/王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