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评理|欧盟借俄乌冲突制裁中国企业,破坏中欧信任基石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27 21: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周一,欧盟对19家中国企业实施制裁,理由是向俄罗斯军事工业提供零部件和设备。此背景下,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再遭打击。

据欧盟官方公报发布的名单,制裁的企业中有数家设立在香港,还包括两家全球卫星供应商。制裁企业被严格限制出售可协助“提升俄罗斯防卫和安保领域”的军民两用商品和技术。

欧盟针对中国企业的单方面制裁没有国际法依据,此举破坏了双方信任的基石,给本已脆弱的中欧双边关系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欧盟委员会以保护欧洲产业为名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导致互利的中欧经贸合作困难重重。近日,欧盟决定从7月4日起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8.1%的额外关税,理由是中国车企受益于不公平补贴,数额巨大。

欧盟没有尝试通过开展建设性对话妥善处理分歧,反而针对中国企业采取更多惩罚性措施,表明欧盟一心只追求眼前政治利益,而无视长期、稳定的中欧关系。

欧盟已准备好跟随美国政府的反华路线,以与俄罗斯军方未经证实的联系为借口,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打压。

中国不是俄乌冲突的参与方,一直以来致力于劝和促谈,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中国政府始终严格依法合规管制两用物项出口,从不煽风点火,从不利用冲突谋取私利。

欧盟借机抹黑中俄企业之间正常的交流与合作,指责中国支持俄罗斯军工企业,是找错了对象,错怪了中国。

作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两大力量和全球化进程中的两大市场,中欧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过去20多年来,中欧形成了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格局,双边贸易额增长6倍,双向投资增长5倍多,平均每天贸易额达23亿欧元,为双方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正在寻求连任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此前表示,中欧关系“极其重要,不能因为未设置清晰、健康的来往条款,而将双方关系置于危险境地”。

正如冯德莱恩所言,希望欧盟能够保持理性,发挥战略自主,与中方一道处理好中欧关系,这不仅关乎双方人民的利益,也关乎全球繁荣与安全。

欧盟不应因担忧俄罗斯而干扰其判断,陷入偏执。欧盟要做的,是积极利用对话解决中欧间的任何分歧,而不是采取美国歧视性做法,一味削弱中国,损人不利己。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6月27日社论

原标题:EU should take a step back so it can see that it is barking up wrong tree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曹静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