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护航嫦娥六号安全“回家”

6月25日下午,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电子科技护航嫦娥六号安全“回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27 14: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6月27日电(记者 赵磊)6月25日下午,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牵引安全“回家”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月球样本安全、顺利移交地球保驾护航。

勇穿“黑障”,雷达“智慧眼”精准预报

“嫦娥六号在返回大气层时速度高达每秒7公里到11公里,因高速剧烈摩擦,在返回器表面形成高温等离子气体层,并对电磁波造成屏蔽形成‘黑障’,导致通信方式全部中断,返回器暂时失去联系。”技术专家表示,中国电科自主研制的多部测量雷达担负了返回区首点截获、“黑障”区连续跟踪等任务,精准“看”到返回器在太空中的飞行轨迹,助力返回器成功穿越“黑障”区。

在返回器第二次再入大气层直至落地的段落测量,中国电科研制的新一代相控阵雷达接力完成了对着陆场搜寻的数据提供。该雷达突破了系列关键技术,既可精确获取返回器的飞行轨迹,还可对返回器进行实时二维成像,获取再入大气层时的目标特性。

精确搜索,“千里之眼”照亮归途

从出“黑障”到着陆首信号捕捉,在用于搜索的直升机、地面车辆、船只上,中国电科配备的二十余套车载、机载、便携式定向仪和前舱搜索引导系统等定向仪设备,能够全天候、全天时工作,构建了天地协同、网格化、智能化的搜索网络,犹如一双双“慧眼”,可第一时间捕获着陆返回舱发射的标位信号,为回收月球样本抢得先机。

实时掌握回传返回视频信息,中国电科在着陆场布置了直升机卫通站、动中通车载站、便携卫通站等设备,可提供图像、调度和数据通信。同时,自主研制的机载Ka卫星终端,可第一时间传输现场画面,便于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实时指挥控制。

无形电波,搭建顺利返航“呵护网”

返回器“回家”途中,中国电科牵头研制的佳木斯、喀什和阿根廷等深空地面站,用无形电波张开了一张全覆盖的通信测控“天罗地网”,利用多站接力方式为嫦娥六号返回器提供测控通信支持,全程对轨返组合体进行状态和轨道监测,实现了对信号捕获跟踪、测量、遥测、数传数据接收以及遥控指令发送等功能。

在月地之间为测控雷达搭建精准无误的保障网,中国电科自主研制的大气参数测量设备,承担了精确测定轨道的折射误差修正,确保跟踪、遥测等一系列雷达测量顺利进行,为顺利返航提供全周期、全天候保障。

【责任编辑:万月英】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