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鹤峰:真情温暖农民心头,政策贯通田间地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26 16:34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26 16: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为一名基层烟叶战线的同志,我们每天必须想着三件事,那就是如何让烟农的脸上笑起来、如何让烟农的腰包鼓起来、如何让烟农的日子火起来。”湖北省鹤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中营烟草站站长刘兴安时刻对大家说道。

“解决烟农难办成的事,就是我们要干的事!”

“这个锦旗就是送给你们烟草站,感谢的话太多了,千言万语都在里面……”一个普通的下午,烟农彭珍香的到来让整个烟草站变得热闹起来,“一片一叶惠泽民心、科学引导帮困扶贫”,锦旗上这16个字既是对中营镇烟草站暖心服务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她的致富经历的生动讲述。彭珍香双手捧着锦旗,满含感动的讲述着她的感激之情。

一面锦旗,一份肯定,寥寥数语,看似平常,却带着有温度的故事过去。过去几年彭珍香因家中主要劳动力伤病而生活窘迫,鹤峰县中营烟草站了解到情况后,先后投入十余万元帮助她家改善生活生产条件,“手把手”带她走上靠烟叶脱贫致富的道路。“我家没有烤烟房,烟草站就想办法帮我解决;我们又没有文化,不识字,田波站长就带着技术员到家一对一指导。我现在只能想到送锦旗的办法表达我的感激。”彭珍香说道。在烟草站的帮助下,彭珍香以10亩烟田起步,一晃二十年,彭珍香将10亩烟田发展到20亩,年收入近10万元,实现了翻番。

在鹤峰县,像彭珍香这样发家致富的人还有很多。多年以来,鹤峰烟草以服务烟农为工作重点,通过”1123”的党员工作模式,即1名党员建立1块50亩以上的示范田,同时结对帮扶2名困难烟农,做到3个承诺,实现技术指导全覆盖、助力帮农全方位、助力增收尽全力。

“解决农民干不成的事,就是我们要干的事!”

2023年夹沙村一组烟农赵大新家中突遇大风侵袭,所建晾房瞬间坍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余元,“18亩白肋烟就是家中全年的经济收入,现在晾房被毁了我可怎么办啊!”赵大新说道。由于家中劳动力少,经济条件较差,加之年龄较大,面对灾害力不从心,对于所遭受的灾害无法及时采取自救措施应对。

在大风过后,赵大新及时与辖区技术主管戈文平取得联系,告知情况,戈文平在收到消息后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单位,鹤峰县烟草部门在收到信息后,高度重视,闻灾而行,及时组织人力、物力,赶赴受灾烟农家中了解消息情况,以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方式筹集专项资金帮助烟农进行灾后重建,全力保障烟农的利益,维护烟农权益,确保白肋烟生产整体平稳,打好白肋烟第一个攻坚年。

“多亏烟草部门的帮助啊,不然今年的收入就要泡汤了!”赵大新激动地说道。

“把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就是我们要干的事!”

为进一步增强发展烤烟生产的信心,充分调动村民科学种烟的积极性,鹤峰烟草烟叶生产技术员送政策、送技术、真情帮、用心讲,走进村民家中,走进田间地头,通过发放《烟农告知书》、亲切解读烤烟生产新政策及相关扶持优惠政策,通过烟农群众会面对面宣传讲解,让村民了解烤烟生产、销售现状和发展趋势。“你们去年的均价都达到了16.78元/斤了,户均收入都超过10万元了,今年烤烟的收购价格在去年的基础上还要上涨,所以你们只管放心大胆的种嘛!”红岩坪村包片技术员郭兴宏向大家说道。

“我去年种了45亩烤烟,有1万多斤,卖了17万多元呢,今年价格还上调的话,种烟是很有搞头的嘛,我今年还要种45亩。”“我年纪大了,本想着今年少种点休息休息,现在看政策这么好,我还是继续种!”烟农们热火朝天的讨论着。“今天这场群众会,开到了我们的心坎上。烟叶今后仍然是我们村重点发展方向,这样的好政策对我们来说太实在了,乡亲们日子一定越过越红火!”红岩村党支部赵书记眼含笑意、满是自信地说道。

种好一棵烟,带富一方人。如今,烤烟产业已经发展成为鹤峰县的富民支柱产业,烤烟产业的不断发展使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扶农助农的路上,鹤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将会一直如此一般,走得坚定且扎实。(图片由杨婷茜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