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高新:联合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 共筑食品安全“保护网”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17 13:38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17 13: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连日来,襄阳高新区检察院会同市场监管局对辖区内违规使用“生鲜灯”,未依法公示产地、生产者信息等食品安全问题整治情况进行“回头看”,并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全程参加。

今年2月,该检察院接到群众举报,反映辖区内部分商超在销售肉类生鲜食品时使用“生鲜灯”照明,误导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感官认知。在受理该线索后,该院第二检察部对相关情况展开调查,发现群众反映的上述问题在部分商超确实存在。同时发现,部分农产品经营者未在销售场所显著位置或者带包装产品的包装上如实标明食用农产品的产地、生产者名称或姓名等相关信息。据介绍,因“生鲜灯”对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产品新鲜度的辨识,容易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侵害了不特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针对这些问题,该院与行政机关开展磋商,督促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要求相关食用农产品经营主体进行整改,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结合实际制定了襄阳高新区食用农产品“生鲜灯”专项治理行动的实施方案,在全区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一方面对辖区各农贸市场、超市食用农产品销售经营主体加强宣传引导,强化诚信经营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常态化检查执法,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好繁荣、安全、公平的市场环境。

目前,相关行政单位共出动执法人员108人次,累计检查农贸市场8家、商超23家、农产品销售经营主体48家,拆除生鲜灯15个,发放禁止使用“生鲜灯”提示告知书79份,责令6户食用农产品经营者依法公示产地、生产者等信息。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