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重构产科服务价格项目 助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近日,国家医保局印发《产科类立项指南》,将各地原有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映射整合为30项。促进生育服务提升优化,满足生育服务多元化需求。

国家医保局重构产科服务价格项目 助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来源:中国日报    2024-06-16 14:07
来源: 中国日报
2024-06-16 14: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6月16日电 近日,国家医保局印发《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以下简称"产科类立项指南"),将各地原有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映射整合为30项,以适宜的价格项目颗粒度,突出体现医疗技术劳务价值,赋能产科平稳运行和发展,同时将"分娩镇痛""导乐分娩""亲情陪产"等项目单独立项,能够更好适应生育观念转变,促进生育服务提升优化,满足生育服务多元化需求,助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6月15日,国家医保局就网友关心的问题给予回答如下:

问:规范整合产科类价格项目主要是基于什么考虑?

答: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是医疗机构收取手术费、治疗费、诊疗费、护理费、检查费等医疗服务费用的计价单元。形象来说,规范整合产科类价格项目,就是要把各地相对有特点的医疗服务项目"方言"变成全国统一的"普通话"。

过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由各省价格部门牵头制定,各省之间价格项目不仅数量差异较大,价格项目的名称、项目内涵、计价单位以及耗材收费等也有较大差异。以难产接生为例,各地根据不同情形、不同方式,设立了产钳助产、臀位助产、胎头旋转、手取胎盘等多个价格项目,实际上这些项目技术难度、资源消耗、技术难度等比较接近,但临床上难产的情形更为复杂多样,且随着医疗技术发展,新的助产方式将逐步被引入临床,过去将具体操作与价格项目紧密绑定的立项方式,导致价格项目拆分过细颗粒度过小,无法很好适应一些新技术的收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技术快速进入临床的现实需要。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突出服务产出的导向,将资源消耗、技术难度等基本相当的项目归为一类,于是各地原有的产科类价格项目按照适宜的颗粒度被统一规范整合成了30项,以更好适应临床实际。

问:临床实践上对产科类价格项目提出了哪些新的需求?

答:从一线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临床实践中对产科发展的需求,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希望新增新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二是希望更好体现产科医疗技术劳务价值。

一方面,随着医疗技术发展、人口政策优化、生育观念进步,近年不少医疗机构陆续推出一些更加人性化的产科医疗服务,如"分娩镇痛"等。实践中,一些地方按照原来的椎管麻醉项目收费,医疗机构因无独立的价格项目减少了提供的分娩镇痛的积极性;一些地方则是因麻醉医生数量有限,无法提供服务,不能很好地满足此类生育医疗服务需求。因此,医疗机构希望明确有关价格政策方向,充分发挥价格调节资源配置的功能,引导医疗机构提供相关服务,更好满足无痛分娩等多元化生育服务需求。

另一方面,一段时间以来公立医疗机构产科突出体现公益属性,医务人员反映产科类服务项目价格水平总体偏低,技术劳务价值缺乏充分体现。实际上,这是过去按成本定价的传统模式留下的客观问题,产科类服务项目多以人力投入为主,设备投入等成本占比不高,如果按成本定价的逻辑,产科类服务项目定价存在被低估的情况,在医疗机构内部收入和分配中产科也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以普通顺产接生为例,三甲医疗机构收取的总费用(不含分娩镇痛)大多数约2000元-4000元,其中接生的核心术式约为600元-800元。一些网友经历过生育后也认为价格是低的,近年随着产科服务量大幅减少,价格矛盾逐步凸显出来。因此,需要适当跳出成本定价思维,以服务产出质量为基础,构建更好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价格项目,以促进产科平稳运行发展。

问:产科类立项指南如何适应产妇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

答:根据第三方机构调研显示,13%的女性青年存在对怀孕和分娩过程的惧怕心理。本次产科类立项指南单独设立"分娩镇痛""导乐分娩""亲情陪产"项目,旗帜鲜明支持医疗机构提供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分娩服务,鼓励积极开展镇痛分娩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孕产妇提供专业化的陪伴分娩和导乐分娩服务。

其中,导乐分娩服务起源于美国,最初是通过音乐帮助产妇放松心情,现在导乐分娩服务已不断丰富,包括由专业人员给予孕妇导乐相关知识讲解及陪伴,进行合理用力及分娩配合指导,应用呼吸减痛、分娩球、腰骶按摩等非药物方法减轻分娩疼痛、协助产程进展,帮助产妇在相对舒适的状态下顺利分娩,减轻分娩恐惧心理,促进改善生产体验。

问:产科类立项指南如何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

答:近年来,国家医保局持续关注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已全面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并常态化运行,有升有降开展调价,手术、中医等部分技术劳务类项目涨幅20%-30%,检查检验类项目价格水平持续下降。

产科类立项指南编制中,我们充分尊重临床实际,按照各方意见对技术劳务价值高、风险程度大的复杂情况和复杂操作,进行单独立项或加收项,体现技术难度差异。以"阴道分娩"为例,根据复杂程度分别设立"阴道分娩(常规)"和"阴道分娩(复杂)",将瘢痕子宫、巨大儿、胎儿臀位、肩难产等分娩难度及风险大等情况列为"阴道分娩(复杂)"。同时,统一计价单位,将"胎心监测""阴道分娩""羊膜腔穿刺"等可能涉及多胎的项目,计价单位一律明确为"胎/次",从价格项目层面统一引导地方医保部门关注产科医务人员劳务价值。

问:产科类立项指南是如何编制的?

答:国家医保局委托专家团队开展价格项目规范整合研究工作,本次产科类立项指南将原有价格项目规范整合为30项,研究论证过程也是十分细致深入,国家医保局组织召开了近20场座谈会,重点听取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大型三甲医疗机构的意见建议,达成专业共识后又征求有关部门、地方医保局、医疗机构意见,以确保价格项目整合规范的科学性合理性,一些基本指导原则与关键着力点既突出问题导向,也不折不扣践行《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精神要求。

按照各地产科专家论证意见,产科类立项指南原则上按照孕产流程进行分段立项,即根据妊娠期、产前、生产、产后等各环节的具体检查治疗或操作分别设立项目,不再与具体技术细节挂钩。例如,价格项目分为产前阶段的"产前常规检查""胎心监测",临产阶段的"催引产""产程管理",生产阶段的"阴道分娩(常规)""阴道分娩(复杂)""剖宫产(常规)""剖宫产(复杂)"等。具体项目对各地现行价格项目中服务产出一致、资源消耗相当的项目进行科学整合,对照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逐一明确了技术服务与价格项目的对应关系,能够有效提升价格项目对临床操作的兼容性,有助于脱离按技术细节立项的传统路径,促进改良创新技术的临床转化。

问: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编制的总体进度如何?

答:编制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是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系统性工程的重要一环。2021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提出规范管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使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更好计价、更好执行、更好评价,更能适应临床诊疗和价格管理需要。

国家医保局正有序组织各学科专家,系统开展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整合,编制形成立项指南。按照成熟一批发布一批的工作节奏,前期已先后发布《器官移植》《临床量表评估》《中医类(灸法、拔罐、推拿)》《中医外治》《口腔种植》《辅助生殖》《中医针法》7批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产科类立项指南作为第8批优先出台,回应学科呼吁,满足群众需求。

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编制印发进度,陆续出台护理类等类别立项指南,尽快形成覆盖大部分学科的立项指南。同时,国家医保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履行相关职能,在支持生育领域持续发力,将指导地方加快对接落实产科类立项指南,合理确定产科类新项目的价格水平,更好体现产科医疗技术劳务价值,促进提高产科服务人民群众的质量和水平,助力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

【责任编辑:马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