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地超40℃ 高温防暑谨防五个误区

高温天气不仅让人体感不适,更容易引发中暑,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中暑的常见表现有哪些?人们如何通过衣食住行有效预防?

局地超40℃ 高温防暑谨防五个误区

来源:新华网    2024-06-13 15:19
来源: 新华网
2024-06-13 15: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连日来,北方多地遭遇了今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高温天气。

中央气象台预计:6月13日至15日,35℃以上的高温天气依旧盘踞在华北大部、黄淮、陕西中北部、山西中南部、苏皖北部、湖北北部以及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其中,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可达40℃至42℃以上。

高温天气不仅让人体感不适,更容易引发中暑,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中暑的常见表现有哪些?人们如何通过衣食住行有效预防?

气象专家表示,遇高温天气,建议公众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在衣食住行方面都要有所注意。

若发生中暑,要立即让病人脱离高温高湿的环境,进行降温、补水。一旦患者出现神志不清、昏迷等情况,需将其尽快送至医疗机构就诊。但在日常的操作中,很多人却因认知偏差、使用不当降温措施,损害了自身健康。

这五个防暑降温误区一定要避开

热射病和“空调病”,这两类“高温疾病”也要当心

在高温条件下,还有一种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就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典型症状就是核心温度升高>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急性热致疾病,是重症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

专家介绍,在热射病的前期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阶段会出现头晕、头疼、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而后精神状态改变,例如意识涣散,再严重就是血压下降、休克等。

热射病并不是突然发病,而是一个由轻及重的过程。因此,在先兆中暑、轻症中暑时及时进行识别和处置、治疗,可极大程度避免发展成热射病。那么热射病如何预防呢?

炎炎夏日,怎么能少得了空调,很多人都喜欢待在空调房间里,一不留神“吹”得浑身难受,这有可能是得了“空调病”。

专家提醒,无论是天热天冷,在空调房间里待的时间都不宜过长,一般2小时需要开窗换气一次,空调温度设置在26℃为好,不宜过度贪凉,特别是在剧烈运动后,切忌立刻进入空调房间,以免张开的毛孔骤然收缩,从而受凉得病。

如果身体处于高热环境中时,不要立刻喝冰饮,或者从头上浇冷水。突然的温差变化可能会造成血管收缩,对本身就有疾病者或有心血管问题者,大量喝冰水可能会带来健康风险。

气象分析师表示,从常年来看,6月至7月是华北、黄淮等地最容易出现高温的时间段,这次过程并不算罕见,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高温具有一定极端性,局地还存在破纪录的可能。公众需留意当地预报、预警信息,做好防暑降温准备,注意防晒、多补水。

策划:王 莹

编辑:冯文雅

终审:陈竞超

来源:新华社、央视等

新华网新闻中心出品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