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动工程建设绿色低碳全过程

大力推动工程建设绿色低碳全过程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6-07 17: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双碳”目标的实现对于一直以来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高的产业建筑企业来说,是“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重要课题”的深度思考,是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工程建造的全要素、全过程,全面提升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助力目标实现”的重要实践。

作为建筑央企的中国二十冶,始终坚持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环保工程”这一航道上行稳致远。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敢于探索钻研,统筹考虑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效率、环保和生态等要素,积极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充分运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排放、提高效率、保障品质的建造方式,真正达到绿色建筑的实质内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工程建造活动是企业勇于担当的责任与使命。

中国二十冶承建的空港新城启动区综合管廊及道路一体化工程项目(以下简称空港一期项目),始终为实现“还给城市绿色,打造环保工程”目标而努力。自工程开始,空港一期项目充分发挥EPC总承包模式的优势,从设计到施工,本着“还给城市绿色,打造环保工程”的理念和意识,将绿色施工作为建筑施工实施标准。严格按照《中国中冶绿色施工示范图集》等相关文件,建立了绿色施工领导、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制定了绿色施工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   

强化安全文明施工,打造洁净美丽工地。项目按照绿色施工的要求,在辅助施工生产营造绿色氛围上采取了现场应设噪声监测点、施工应采取基坑封闭降水、现场应采用喷雾设备降尘、工程污水采取“去泥沙、除油污、分解有机物、沉淀过滤、酸碱中和”处理方式、机械保养、限额领料、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等制度、施工应选用绿色环保材料、施工现场可重复使用预制路面板、可周转钢制路面应用技术、编制合理使用材料计划等内容的措施,不仅在施工材料上节约受益,而且保护生态环境,守护蓝天持续发力。

加强技术研发力度,筑造绿色靓丽工程。在地下综合管廊施工阶段中,开创性地应用自主研发的管廊滑动模板技术,改进传统模板施工综合管廊内模安装和拆卸困难的问题,在提高模板重复使用率的基础上节省工期,实现人工消耗和板材损耗“双降”效果。另外,预制管廊施工工艺技术的深化与成功运用,进一步提高了作业效率并做到了节能减排,达到了绿色建造的目的。在展览大道跨截流河特大桥(3号桥)的建设中,通过对新结构、新装备、新技术以及高强材料的使用和工厂化的模式地运用,显著提升工效,进一步降低施工难度,降低资源的消耗,达到资源的有效节约。此外,中国二十冶空港一期项目还运用3D打印混凝土技术打造生态景观广场,与传统的建筑相比,具有建筑造价低、效率高、周期短、节省人工、不产生废料、绿色环保等优势,并且在3D打印混凝土的过程中不需要模板,不造成模具的浪费,是一种可持续的方式。

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筑央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责任担当。中国二十冶也将大力推动工程建设绿色低碳全过程,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始末,共塑低碳未来,共建绿色家园。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