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发生物航煤加注国产大飞机试飞成功

6月5日11:33,加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生物航煤的国产大飞机C919经过约一个多小时的飞行后,平稳降落在山东东营机场。

我国自主研发生物航煤加注国产大飞机试飞成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05 17:2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05 17: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6月5日电(记者 郑欣)6月5日11:33,加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生物航煤的国产大飞机C919经过约一个多小时的飞行后,平稳降落在山东东营机场。同日,我国自主研发的ARJ21飞机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完成了生物航煤试飞工作。这是国产商用飞机首次加注生物航煤,试飞成功证明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生物航煤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有利于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为全球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本次商飞加注的生物航煤由中国石化镇海炼化用俗称“地沟油”的餐余废油加工而成,采用的是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生产技术。

用“地沟油”作为原料生产生物航煤,最大的难点在于地沟油含有大量的脂肪酸类化合物,其含氧量高,氧分子直接影响炼化装置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为此,中国石化自主开发了专用催化剂和工艺,并在镇海炼化建成我国首套生物航煤工业装置,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该套生产装置年加工能力为10万吨,若满负荷运行,一年基本能消化掉一座千万人口城市回收来的“地沟油”,不仅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每年还能减排二氧化碳约8万吨。

此前,中国石化生产的生物航煤已应用于波音和空客部分机型。中国商飞公司于2022年起开始筹划可持续航空燃料适航机型技术攻关、装机验证工作,于2024年成功获得适航批准,本次试飞填补了国产生物航煤在国产机型上的空白。

生物航煤是以动植物油脂、餐余废油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属于可持续航空燃料。相比传统航煤,生物航煤的全生命周期可降低50%以上的碳排放量,已成为全球航空碳减排的主要方向。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提出,全球航空运输业于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IATA统计,从2008年至2023年底,全球已有超过45家航空公司,37万架次航班使用了生物航煤。目前美国、加拿大、挪威等国已经形成航空生物燃料规模化市场,建立了“原料—炼制—运输—加注+认证”的完整产业链。IATA预测,截至2025年,全球可持续航空燃料使用量将达到700万吨;2030年将达到2000万吨。以目前我国每年3000多万吨的航煤消费量计算,如全部以生物航煤替代,一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55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5亿棵。

中国石化于2009年正式启动生物航煤的研发工作,2013年4月24日,加注中国石化生物航煤的东方航空空客320型飞机成功试飞,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中国石化成为亚洲首家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企业。2014年2月,中国第一张生物航煤生产许可证落户中国石化,我国生物航煤也因此正式迈入产业化和商业化阶段;2015年3月,中国石化生物航煤完成首次客运商飞,中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并成功商业化的国家;2017年11月,完成首次客运跨洋飞行,进一步推动我国在生物航煤的商业化应用进程;2022年5月,通过可持续生物材料圆桌会议RSB认证,这是我国生物航煤产品获得的首张全球可持续性认证证书;2022年12月,完成首次货运国际飞行,开启了可持续燃料绿色航空新里程。

未来,中国石化将继续推动生物航煤等可持续航空燃料的研发和应用,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推动生物航煤全产业链的完善,带动全产业链向绿色低碳转型。

【责任编辑:富文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