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阳城镇田营村部门口,一块“免费晒麦处”牌子显得格外醒目,村民们正在将一车车新收割的小麦运到这里晾晒、堆放。“正愁没地方晒麦呢,村里就挂出了这个牌子,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啊。”正在晾晒小麦的村民田明道说。
田明道种了35亩小麦,眼看着小麦成熟,丰收在望,无处晾晒和堆放却成了他面对的一道难题,没想到,村里提供了这样一个好地方,一下子让他感受到了政府的服务温情。
“焦麦炸豆,小麦收割不能有一点耽误,大家都趁着天气晴好,抢收小麦,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场地,搞好服务,确保颗粒归仓。”田营村党支部书记田学伟说。
和田营村一样,在西峡县,很多乡村都积极开放公共场所,为群众晾晒小麦提供方便,乡镇政府、乡村文化广场、乡村小学、乡村公路等公共场所在确保不影响正常秩序和交通安全的前提下,都成了村民们的晾晒场。
走进西峡县丹水镇英湾村文化广场,满地的麦粒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村民们在太阳下忙碌地晾晒,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么大个广场,闲着也是闲着,晒个麦,正好能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白天晒麦,晚上跳舞,一点也不影响。”由于预留了足够文化活动场地,每天晚上,英湾村的文化广场依旧灯光璀璨,载歌载舞。
西峡县在“三夏”生产中,积极创新服务,紧密结合实际,急群众之所急,聚焦麦收时节群众的急难愁盼,瞄准农村小麦晾晒这个环节,想办法,解难题,开放农村公共场所,打通丰收堵点,为农民增收提供帮助和支持。(图片/刘剑飞、邹吉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