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姑苏梦!这里是白居易诗里的江南

穿越千年姑苏梦!这里是白居易诗里的江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5-29 11:08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5-29 11: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去哪里寻觅最浓的江南味?可能,是苏州。有人说,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吴侬软语、粉墙黛瓦,勾勒出苏州的独特韵味与风情。

来和中国日报的数字员工元曦一起,漫步在平江路街头,听评弹、赏苏绣,品味诗意江南吧!

轻弦软语慢生活

苏州平江路的评弹馆里,婉转的女声唱着吴侬软语,犹如平江路的背景音乐,与墙头的树影、桥下的水波相得益彰。苏州评弹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同时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细腻、慵懒的氛围感。

苏州人有自己独特的慢生活节奏,正如评弹以“慢”和“委婉”的特点著称,苏州人的生活也给人一种放松惬意的感觉。

原汁原味的烟水江南

如今,平江路仍保持有原汁原味的苏式风情。大到“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小到每一间老宅、每一座石桥和每一口古井,都以其原有风貌被很好地修缮保留。

“整个的大原则,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修旧如旧’。我们一般都是严格按照‘原材料、原工艺’这样的标准来修缮。” 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院长夏健介绍道。

"Our overarching principle is 'repair the old as it was'. We generally adhere strictly to original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following traditional processes and methods," Xia Jian, director of Suzhou Institute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professor at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aid.

如今,这条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老街,依然有重要的居住功能。大量基建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当地的宜居度,平江历史街区的居民一方面得以享受现代化生活的便利,一方面又感受着“人家尽枕河”的江南气息。

细腻秀美的千年技艺

“我目睹了我们这个古城的发展。在我的脑海里,她就像一位那种很委婉的一个女孩子,然后慢慢她就绽放了。”在平江路住了三十多年的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卢建英感慨道,平江路的气质和一代一代居住在这里的名世家对工艺美术有很深远的影响。

"I have witness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city and the streets and alleys where we live. In my mind, it is like a gentle girl who has achieved her own unique charm just like a flower gradually blossoming," Lu Jianying, representative inheritor of Suzhou embroidery said.

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首,其精细雅致的风格同样承载着温柔的水乡气息。与苏绣一样,桃花坞木版年画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在宋代开始出现,以吉祥喜庆、花鸟果蔬等为主要的内容主题,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民间艺术风格。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白居易眼中的姑苏风貌,如今依然完整地保存在平江路上。它像一幅“双面绣”,一面是传统、一面是现代。赏一幅苏绣,听一曲评弹,在河上泛舟,在桥上徜徉……人人都说江南好,平江路上“最江南”!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