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乡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5-28 20: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人才蔚则事业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源源不断涌现出的乡土人才是激活一方、引领创造的动力源泉。发挥乡情感召作用,创新人才引进使用机制,重视乡土人才培育,补齐乡村振兴人才短板,对赋能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乡土人才既包括土专家、田秀才、种植养殖能手等土生土长的能者达人,也包括农民企业家、村组干部、回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知识分子等。他们不仅有浓浓的“乡味儿”,还有深深的家乡情怀,熟悉且热爱村庄热土,对乡村有强烈的亲近欲望,对农村发展有想法愿探索。

打好“乡情牌”,树立人才归乡“风向标”。拳拳游子意,依依桑梓情。乡情乡愁是剪不断的纽带,乡贤作为熟悉家乡人文环境和资源禀赋的本土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乡村基础设施、产业动能、环境面貌、教育卫生条件不断提档升级,吸引了一大批乡贤返乡发展,反哺家乡,塑造出一批批乡村企业家和田间新农人,不断释放出乡贤兴乡“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量体裁衣”出政策、完善乡贤信息库、建立联系服务机制,建设乡贤馆,编写乡贤志,打造乡贤文化公园等一系列举措也成为各地凝聚游子的诚心之举,既扩宽了“回”的具体路径,又营造出“归”的浓厚氛围,吸引越来越多优秀人才返乡创业、耕耘故土。

建好“练兵场”,画好人才发展“坐标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田间地头是乡土人才的“练兵场”,定好“坐标轴”是拴心留才的根本,既要搭建人才横向交流成长平台,又要关注人才自身纵向培育提升。要将乡土人才培养工作纳入人才工作计划,依托行业部门培训资源,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继续教育、参观交流等方式,对本土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培训。将农村打造成为“孵化”人才的基地,打造农村本土的“土专家”“田秀才”,不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同时,树立“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思想理念,优化提升乡土人才队伍结构,更新健全识人用人评价体系,让更多乡间能人“破土而出”。

凝聚“引领力”,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人才有地域之分,用才无彼此之别。不拘一格用好用活乡土人才,必将促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要不遗余力壮大“头雁”雁阵,加大人才政策向农村基层倾斜力度,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激励体系,规范实施乡土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制度,从物质、政策、精神等多个层面抓好激励,让乡土人才有干劲、有甜头、有奔头。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致富能手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乡土人才建公司、建基地,给予政策资金等扶持,为乡土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帮助乡土人才把产业做大做强,既自己带头致富,又带领群众致富。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千千万万扎根在广阔乡间沃野中的乡土人才辛勤耕耘,必将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愿景。

供稿人:会昌县 李岚 廖桂兴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