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飞驰吧,满载希望的中欧班列

来源: 新华社
2024-05-26 09: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记者谢彬彬)25日上午,随着X8157次中欧班列(西安—马拉舍维奇)从西安国际港站开出,中欧班列累计开行9万列,发送货物超870万标箱。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上驼铃阵阵,商旅不绝于途。今天,中欧班列的汽笛声代替了昔日悠扬的驼铃,唤醒了这条贯通亚欧的贸易“黄金通道”。

5月25日,X8157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开出,驶向波兰马拉舍维奇。新华社记者张博文摄

线路从无到有,运力从少到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欧班列架起了中国与欧洲各国互通有无、互利互惠的桥梁。从2011年首列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的国际班列探索开行,到如今连点成线、织线成网,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3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一条条线路竞相启程,服务网络基本覆盖欧亚全境,铺就出一条布满商机的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从当年开行17列,到2023年全年累计开行超1.7万列、运送货物190万标箱,奔流不息、昼夜星驰的“钢铁驼队”重塑丝路繁华。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共发送货物超870万标箱、货值超3800亿美元。运输货物品类从起初以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数码产品为主,到如今扩大到5万余种,“中国制造”在欧洲越来越受欢迎,也有越来越多欧洲产品走进中国千家万户。

十余年来,中欧班列已成为便利快捷、安全稳定、绿色经济的新型国际运输组织方式,展现出不断增强的韧性,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有效缓解供应链紧张、增强国际物流保障能力的可靠方案。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刊文指出,在当前各种不可预测危机的困扰下,各国可以联手采取,且符合全球公共利益的行动只有一个,就是打通更多供应路线。中欧班列是中国和欧洲及沿线国家选择的一条明智道路。

道路通,百业兴。中欧班列运载的是商品,传递的是机遇,带来的是希望。在德国港口城市杜伊斯堡,中欧班列吸引了100多家物流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中国公司在当地落户,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极大激发了这座城市的新活力。在波兰边境小镇马拉舍维奇,中欧班列运载的商品在此集散,为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作出重要贡献。中欧班列开到哪里,合作就延伸到哪里,催生出新的物流、工业、商业中心和产业园区。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胡里奥·里奥斯说,中欧班列以一种崭新互补的方式融合了欧中双方需求,其重要价值之一就是激发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潜能。

这是3月28日在德国杜伊斯堡一处货运场站拍摄的集装箱。位于德国鲁尔区的杜伊斯堡近年来成为中欧班列运行班次最多、运量最大和货值最高的欧洲枢纽之一。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为当地带来了丰富货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新华社记者张帆摄

中欧班列是中国引领全球开放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回望来路,共建“一带一路”以互联互通联结各国对共同发展的追求,以共商共建共享汇聚合作共赢的伟力,充分印证了“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在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看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共同进步与繁荣,其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尤为凸显。可以期待,共建“一带一路”将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潜力,将各国更加紧密地团结到一起,携手朝着实现世界现代化的目标昂扬奋进。

车轮滚滚,推动全球发展事业不断向前;汽笛声声,鸣响各国合作共赢的新乐章。中欧班列将承载着沿线各国携手发展的热望,一路欢歌、一路飞驰,驶向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韩鹤】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