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锦书丨坦桑尼亚“国父”秘书这样评价坦赞铁路

2024-05-25 16: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多家海外主流媒体,共同推出“云中锦书:我和中国的故事”全球征集活动,邀请海外朋友分享与中国的难忘故事及美好记忆,并启动“云中锦书:我和中国的故事”全球伙伴计划。

活动启动以来,很多中非友谊的见证者、亲历者、传承者,向总台非洲总站发回视频、书信等,分享他们和中国友好交往的动人瞬间。近日,前坦桑尼亚“国父”秘书、尼雷尔基金会董事会主席布提库录制视频,预祝本次全球征集活动成功举办。他表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减贫成就举世瞩目,中国成功经验值得坦桑尼亚学习借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尼雷尔基金会愿同中国媒体和智库加强交流合作,为坦中关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坦桑尼亚的“国父”尼雷尔总统是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和中坦、中非友谊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作为尼雷尔基金会的董事会主席和曾经“国父”的秘书,布提库深情回忆起自己陪同尼雷尔总统访华的经历。布提库表示,对华友好是尼雷尔总统亲自确立的坦基本外交政策。基金会将继续为促进坦中友好作出贡献。

△布提库向总台记者讲述自己的“中国故事”

中坦两国在文化、经济、教育及科技等各领域务实合作持续推进。布提库多次表示,他为坦桑尼亚和中国长期以来的务实合作感到自豪。

△2023年6月7日,尼雷尔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研究中心揭牌。

布提库表示,期待尼雷尔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研究中心能够促进中坦学者的进一步交流和中非人文交流发展。而对于中方提出的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和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布提库更是交口称赞。

2024年是中国和坦桑尼亚建交60周年。60年来,中坦两国间的传统友谊不断深化。中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坦桑尼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打造了很多标志性基建工程,中国企业为坦建设“陆海空网”综合基础设施网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而提起坦桑尼亚,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见证中非友谊的坦赞铁路。坦赞铁路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该铁路东起坦桑尼亚,西至赞比亚,全长1860公里,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1976年7月14日,坦赞铁路正式建成通车。坦赞铁路是一条“自由之路”“友谊之路”,在中非关系史上矗立了一座不朽丰碑。

△坦赞铁路通车资料图片

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高峰时期在现场施工的中国员工队伍多达1.6万人。坦赞铁路建成后,成为把坦赞两国连结在一起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为赞比亚出口提供了一条新的、可靠的出海通道。坦赞铁路也促进了坦赞两国经济发展和城乡物资交流。铁路沿线涌现了不少新兴城镇,成为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01:53△视频丨坦赞铁路到底是一条什么路?一起来听听各界人士怎么说

说起坦赞铁路,布提库在多个场合动情地对记者说:“你知道吗?这条铁路横穿了几乎是荒无人烟的地区,那些地方是茂密的原始森林还有灌木丛,坦赞铁路对于坦桑和非洲而言,是一个战略性的项目。”

△现在的坦赞铁路仍在运行当中 对于促进民生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布提库还表示,坦赞铁路对当时的坦桑尼亚和非洲来说,都是非常好的项目,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投资。它被称为“自由铁路”,这条铁路是坦中两国关系发展的里程碑。坦赞铁路是有助于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但它并不是中国在坦桑尼亚唯一修建的基础设施。如今中国在这里建造桥梁和各种建筑,支持坦桑尼亚对扩大经济基础设施的需求,帮助其运输货物、发展经济,让坦桑尼亚人民更好地连通。同时,坦中两国的货物贸易频繁,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由此紧密联系。

据了解,自1976年建成移交以来,坦赞铁路已运送货物数千万吨,大幅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给坦赞及周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动能。时至今日,坦赞铁路仍在为沿线居民的出行提供便利,也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铁轨枕木上印着格外醒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制”8个字

建交60年来,中坦合作从坦赞铁路出发,已逐步发展到各领域的务实合作。现在,到坦桑尼亚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了。从农田水利到交通设施,各项基建工程常看到中国建设者的身影。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坦桑尼亚人来到中国、爱上中国。

△布提库参加中坦建交60周年活动照片

布提库说,中国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中国人一直非常努力,组织也很得力。坦桑尼亚作为非洲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期待向中国学习更多发展经验。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