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3年)》发布:我国数据资源“产-存-算”规模优势基本形成

5月24日下午,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据资源与数字安全论坛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蒋艳代表全国数据资源调查工作组发布《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3年)》。

《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3年)》发布:我国数据资源“产-存-算”规模优势基本形成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5-25 17:5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5-25 17: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5月25日电(记者 樊菲菲 胡美东)5月24日下午,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据资源与数字安全论坛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蒋艳代表全国数据资源调查工作组发布《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3年)》。

调查发现,我国数据资源“产-存-算”规模优势基本形成,数据“供-流-用”各环节主体逐渐丰富,海量数据和丰富场景优势潜力亟需释放,数据资源管理和利用整体处于起步阶段。

一是数据生产总量大,但有效供给不足。2023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泽字节(ZB),同比增长22.44%。5G、AI、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及智能设备的规模应用,推动数据生产规模快速增长。2023年,全国数据存储总量为1.73泽字节(ZB),生产总量中2.9%的数据被保存。存储数据中,一年未使用的数据占比约4成,数据加工能力不足导致大量数据价值被低估、难以挖掘复用。

二是算力存力规模增长,还需适度超前布局。2023年,全国2200多个算力中心的算力规模约为0.23十万亿亿次浮点运算/秒(ZFLOPS),同比增长约为30%;全国数据存储总空间为2.93泽字节(ZB),存储空间利用率为59%。

三是数据流通交易需求旺盛,多元流通模式待完善。消费领域数据交互活跃度较高。中央企业和平台企业发挥枢纽作用,探索数据交互机制。数据交易机构建设加速,产品成交率为17.9%。数据供给难以满足旺盛需求,急需建立和完善多元流通模式。

四是数据应用场景加速落地,数据价值有待释放。公共数据成为引领数据开发利用的催化剂,公共数据开放量同比增长超16%,授权运营初步探索。数据多场景应用、多主体复用难度大,样本企业中,96%的行业重点企业已实现数据场景化应用,但实现数据复用增值的大企业仅占8.3%,数据价值有待释放。

今年2月,国家数据局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组织开展全国数据资源调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承担调查实施工作。基于样本分析、企业调研和专家论证,形成《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3年)》。

未来,工作组将联合产业各方,高质量、常态化开展数据资源调查,不断提升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影响力,为政府施策提供参考,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