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绿色转型 创多元价值 吉利控股集团发布2023可持续发展报告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5-24 15: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全社会的热门话题,更是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重要一环,为包括经济、生态、社会三个维度在内的利益相关方创造多元价值也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

2024年5月22日,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发布2023可持续发展报告,并举行了以“智慧、尽责与自然受益”为主题的发布会,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在碳中和、自然和价值链责任等主题的圆桌论坛进行了热烈的分享与讨论。吉利控股旨在通过推进向自然受益商业模式转型,促进产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变革,为各利益相关方持续创造切实、稳定的多元价值。

落实“双碳”,探索商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当前,“双碳”目标已成为全球共识,以脱碳、零碳为核心的创新技术为汽车企业带来换挡提质的新契机。作为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成员,吉利控股承诺绿色转型并制定了2045 年实现全链路碳中和的总体目标,从碳减排、碳利用、碳管理三大领域积极推进全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全面布局,谋划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利益相关方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围绕碳减排,吉利控股大力推动新能源出行,2023年实现总销量约279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超98万辆,新能源渗透率达35%;在产品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车辆生命周期全价值链,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低碳与循环利用成为车型研发的重要方向;在生产端,17个制造基地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制造基地获评“零碳工厂”,沃尔沃台州工厂成为沃尔沃汽车中国区首个气候零负荷工厂;在运营端大力推广新能源低碳车辆在吉利物流体系中的使用,优化运输模式,减少物流运输环节的碳排放。

在碳利用方面,吉利控股深耕绿色甲醇生态,十万吨级绿色低碳甲醇工厂正式投产,每年可生产11万吨甲醇,直接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去年,吉利还助力杭州亚运会,在全球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主火炬燃料,实现循环内零排放,为打造史上首届碳中和亚运会贡献力量。

碳管理层面,吉利通过建设内部碳管理体系,以及自主开发碳管理信息平台两大抓手,持续提升碳绩效。自主研发的数智化碳管理平台“吉碳云”进行了版本迭代,已应用于产业链上下游1,669家伙伴,共建碳减排生态。同时,吉利也协助地方政府联合打造了一套创新的城市公共领域零碳交通示范方案,并推广到同行业的伙伴,共同分享碳管理经验。

践行“以人为本”,创造可持续社会福祉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在近年来进入新常态,以人和自然共生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成为企业转型的方向引领。吉利控股一路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主动发挥产业带动作用,携手供应链、合作伙伴、全球员工,共同践行社会责任,积极贡献于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2023年,吉利控股秉承“尊重人、成就人、幸福人”的人才战略理念,不断优化人才全生命周期培养体系,持续落实“人才森林”培养战略,投入员工培训资金总额约7600万元,支持员工职业发展和学历提升,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同时,吉利控股积极发挥带动作用,通过不断完善供应链可持续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尽责管理机制,敦促供应商等合作伙伴履行环境及社会责任;并以企业公民的开放姿态,深化跨行业合作,在2023年与DRB-HICOM集团、天齐锂业、雷诺集团等建立战略协作,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的革新步伐,推动全球汽车价值链的绿色与公平转型。

依法合规经营,拥抱全球发展新机遇

依法合规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全球化浪潮中稳健前行的原动力,建立高效合规体系的第一要素则是人。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吉利控股对内维持运营规范和效率,对外增进与利益相关方的互信与协作,为多方创造更可持续的长期价值。2023年,吉利控股通过完善治理结构与合规体系、开展全面合规风险识别与评估,确保全员践行诚信合规。作为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吉利控股把握双循环契机,强调全球合规,遵守各国法律制度,尊重各国社会文化,做依法诚信的表率,公司治理水平逐年精进,与全球合作伙伴实现合作共赢的同时,为中国汽车赢得全世界的尊重。

随着吉利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落地,不仅对吉利及下属各业务单元产生积极影响,也将不断助力“人、产业、社会”的共同繁荣。吉利将坚定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与所有利益相关者并肩同行,共建低碳可持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生态,为全球碳中和、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