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禹州市张得镇:搞活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5-23 12: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去年,看到别的村流转土地试种禹白附,收益不错,今年俺村也结合实际情况,流转了这200亩土地,为的就是集体发展好,为群众办更多实事,带着群众一起富!”5月19日,在河南省禹州市张得镇后楼村麦田旁,村党支部书记于永甫激动地说。

5月,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在张得镇后楼村,成块的麦田像片大草原,微风吹过,麦浪滚滚,随风摇曳。现在正是小麦灌浆期,也是小麦生长最后一个关键时期。后楼村的麦田里除了不停旋转的喷灌头,还有就是村两委干部忙碌的身影。

后楼村是个普通的小乡村,没有资源,也没有企业。但村党支部书记于永甫却不甘“平凡”,在镇党委、政府和“联乡帮村”干部王建周的支持下,全村共流转1500亩土地,其中,200亩村种植小麦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据了解,后楼村里有烟叶、中药材、辣椒等特色种植大户7人,镇村干部多次讨论研究,最终决定为扎稳发展基础,今年种植小麦。同时,结合本村实际和市场行情,制定了五年发展计划,不断扩大土地流转面积,逐步融入烟叶、中药材、辣椒等特色种植,吸纳群众入股,带着群众一起富起来。

“我们村去年小麦一亩地达到1000余斤。支书说了,明年还要扩大流转面积,种辣椒、小麦,我也准备入一股。”后楼村村民孙会远说到。

张得镇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全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像后楼、石王这样的村子还有很多。影壁李村与辖区企业禹州市长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同打造占地280余亩,178个种植大棚的羊肚菌种植基地。在羊肚菌种植结束后大棚将用来播种金蝉,轮作“羊肚菌+金蝉”,让大棚不闲置,进一步扩宽增收渠道。张东村流转土地200亩,种植小麦、玉米,预计集体经济收益达8万元左右。

“发展集体经济是村党支部发挥功能的重要物质保障。下一步,我镇将发挥辖区红薯、烟叶、中药材等传统种植优势,统筹镇村发展规划,筑牢堡垒、搭建凤巢、凝聚合力,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全镇经济发展‘提档升级’。”张得镇党委书记周金伟说到。(图片/李博)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