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从国家公园看“万物共生”

跟着总书记,从国家公园看“万物共生”

来源:新华社    2024-05-23 08:01
来源: 新华社
2024-05-23 08: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向世界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如今,雪豹在三江源优雅踱步,海南热带雨林中响起长臂猿的“歌声”,大熊猫憨态可掬成为“网络顶流”……行走在国家公园,万物蓬勃生长,这里正成为诸多珍稀野生动物的理想家园,展现出生物多样性的丰富之美。

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首个开展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如今这里雪豹频繁出没,藏羚羊数量稳步增长。

大熊猫国家公园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打通13个大熊猫种群生态廊道,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具有全球保护意义和研究价值。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已建成全覆盖监测体系,实现“看得见虎豹、管得住人”。野生东北虎达到70只左右,野生东北豹达到80只左右。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海南岛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雨林生境持续改善,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到6群37只。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孕育了武夷山国家公园举世称奇的生物多样性。近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有效提升保护成效,发现武夷林蛙等新物种。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生态文明,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久久为功的事业。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出新的步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华夏画卷正在不断呈现新的精彩。

策划:黄庆华 李丽洋 姜子炜

终审:于卫亚

编辑:关开亮 胡碧霞

素材支持: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