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宋点茶文化古今发展与现实意义论坛在京举办

辽金宋点茶文化古今发展与现实意义论坛在京举办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5-10 17: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月21日上午,《辽金宋点茶文化古今发展与现实意义论坛暨第二届全国宋代点茶斗茶大赛总决赛启动仪式》在全国农业展览馆正式举办。本论坛由北京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由全国宋代点茶斗茶大赛组委会、中茶师理事会、北京小煮茶圜传统文化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旨在展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茶文化的发展,提升爱茶人的传统茶文化点茶技艺水平,传播中华茶文化。

(北京劲松职业高中的学生表演开场茶艺“宋代点茶”)

曾任文化部非物质保护中心副主任郑长铃先生、中国茶叶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于良子先生、辽金宋点茶文化传播中心创办人王梓涵女士、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思政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杨辉女士、辽金宋点茶文化传播中心香港地区学员代表王婉琳女士,出席了论坛,并进行了关于辽金宋点茶文化从在文化传承、茶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延续、到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内在影响、对于年轻人就业创新的影响等多角度的探讨。

辽金宋点茶文化传播中心创始人王梓涵女士就辽金宋点茶的历史脉络进行了分享,她指出“宋代点茶文化,不仅仅局限于宋朝,更是向北传播到了辽、金属地,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受到了宋代饮茶方式的影响,开始采用点茶的方式饮茶。在张家口出土的辽代张匡正墓地壁画《点茶图》,反映了当时辽代人饮茶方式与宋基本一致,这显示了茶文化的包容性和传播性,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能在茶文化中找到共鸣和归属感。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曾任文化部非物质保护中心副主任郑长铃先生就辽金宋点茶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角度,首先对辽金宋点茶文化的延续与发展给予了肯定,并针对辽金宋点茶的文化挖掘、项目属性进行了有意义的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仅是传承,还要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延续、丰富文化内涵。

中国茶叶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于良子先生就点茶成为现今大家喜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点茶不仅是一种品茗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北方是茶的消费区域,较少受到某一特定茶类的影响,因此其文化也更具有包容性和拓展性。同时,由于北方地区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点茶很容易融入现代日常饮食生活。

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思政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杨辉女士就《以茶为媒促产教融合、以茶为道助匠心育人》的角度进行了点茶与教育结合,增加学生、教师的文化底蕴,弘扬、创新与传承文化。

辽金宋点茶文化传播中心香港地区学员代表王婉琳女士是学习茶、爱上茶并开启自主创业的学员中的一员,也是在以茶为平台进行不同领域合作的典范代表。传统茶文化对于她来说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也是重新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起点。

现场嘉宾们从各自角度探讨、以可行性角度落地,全面的进行了论坛主题分享,也为辽金宋点茶文化传播提供了多元化发展的建议。现场观众也非常踊跃,参与到论坛的聆听与现场体验中!

在论坛结束的同时,由主持人宣布启动仪式开始,由曾任文化部非物质保护中心副主任郑长铃先生、中国茶叶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于良子先生、香港茶叶学会会长招志明先生、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思政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杨辉女士、辽金宋点茶文化传播中心创办人王梓涵女士,共同展开了大赛的启动卷轴。

同时由郑长铃先生为各位裁判颁发辽金宋第二届全国宋代点茶斗茶大赛总决赛裁判员、督导员证书。

本次大赛裁判长于良子老师表示,裁判组会以专业、公平、公正的态度进行本次比赛的执裁工作,也祝选手们赛出好成绩。现场各赛区选手随着主持人的宣布,依次入场并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