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区位于渤海南岸、黄河入海口北侧,海岸线长214公里,近海受到黄河等河流影响,含氧量高、有机质多、饵料丰富,适宜多种鱼虾类繁衍;黄河口文蛤、河口刺参、河口对虾等渐有名气。近年来,河口区瞄准海产品牌化,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高端高效生态的“海上河口”。
位于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的山东华春渔业公司育苗场,一排排方正的养殖池整齐排列。不同于传统露天养殖塘,这里的厂房采取全封闭建设,育苗厂房屋顶不透光,厂房内墙体喷涂了高性能保温材料,里面一个个方形养殖池整齐排列。“2个人,就能管好3—4个养殖车间。”山东华春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解秀春说。
据了解,河口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把“依海发展 向海图强”作为工作重点,以建设“现代特色海洋产业强区”为目标,坚持走“依海富区、以海强区、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山东省海洋特色园区—河口百万亩生态渔业区涵盖的是全国单片面积最大的养殖区。当前,河口区有上千人从事海参、对虾等水产养殖、加工,外来经销商、运输等人员众多,带动了餐饮、住宿等服务产业的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通过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管理操作,对养殖水体和生态条件进行监测、处理和控制,创造出最适宜对虾生长的水环境,达到最快的生产速度,从而使单位水体获得较高的产量,同时降低养殖风险,减少对技术管理人员的依赖,减轻管理人员劳动强度,减少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山东华春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解秀春说道。
数字化加持,带来的不仅仅是人力成本的节约,更是效益的增加。河口区北斗海洋牧场示范基地依托北斗精准定位与高分遥感集成服务平台,构建海洋牧场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络,研究生物生长状态监测、海洋牧场结构、强度与产能精确估算等技术,开发智能管控与决策支持系统和研制自主监测、巡检等无人化作业装备,成为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实例,推进黄河口海洋牧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江河奔流、春潮涌动,奋楫扬帆向“新”而行。下一步,河口区将继续完善产业设施,提升海洋渔业发展基础稳固性,同时,深入挖掘海洋文旅潜力,技术创新、不断深化、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向着更好更强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