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举办中学生门捷列夫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举办中学生门捷列夫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

来源: 中国日报
2024-04-27 14: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4月26日,第58届中学生门捷列夫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闭幕。中国代表队获得7金、6银、1铜的历史最佳成绩。

来自26个国家的200多名参赛选手,经过五天的激烈角逐,最终产生15枚金牌、30枚银牌、45枚铜牌。15枚金牌得主分别来自中国、俄罗斯、越南、哈萨克斯坦、保加利亚等国家。

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3名选手获得“鲁宁奖”,来自人大附中的王云开获得本次竞赛的绝对冠军——“鲁宁奖”一等奖,来自深圳中学的赵泽宇获得“鲁宁奖”二等奖,来自俄罗斯的米哈伊尔·佩雷尔曼获得“鲁宁奖”三等奖。此外,竞赛还评选出1名最佳理论奖、1名最佳实验奖,获奖选手分别是来自中国的马麟瑞和赫伯文。

中学生门捷列夫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小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之一,创办于1967年,被认为是最具挑战性的化学竞赛。2024年第58届中学生门捷列夫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于4月22日至26日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举行。本届竞赛由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大学化学系、俄罗斯梅尔尼琴科基金会联合主办。竞赛为期一周,包括三轮比赛:两轮理论赛和一轮实验赛。根据比赛结果,每位参赛选手可获得金、银、铜牌或参赛证书。此外,还评选出“最佳理论奖”和“最佳实验奖”,三项最佳成绩的获得者将获得以俄罗斯化学家瓦列里·瓦西里耶维奇·鲁宁院士命名的奖项——“鲁宁奖”。

26日下午,第58届中学生门捷列夫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闭幕式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礼堂隆重举行。本次活动同步进行线上直播,逾6万人在线收看了闭幕式。

门捷列夫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组委会联合主席、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董事会主席、莫斯科大学化学系首席科学家、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斯捷潘·卡尔梅科夫在致辞中对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俄罗斯梅尔尼琴科基金会、莫斯科大学化学系、第58届中学生门捷列夫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组委会、参赛国的大使馆和领事馆、国际评审团、志愿者以及所有参赛选手表示感谢,并为观摩高中代表颁发观摩纪念证书。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校长李和章为闭幕式致辞。李和章代表学校对所有获奖选手表示祝贺。他指出,中学生门捷列夫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不仅是一个竞技的平台,更是一个促进国际间化学教育和科学交流的重要平台。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创新、合作的精神,加强与各国的教育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路径。李和章表示,热切期盼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够加入到国际教育交流的行列中来,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推动世界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衷心祝愿各位同学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欢迎大家今后再来深圳,再来深圳北理莫斯大学!”李和章说。

最后,李和章校长、斯捷潘·卡尔梅科夫院士,朱拉夫列娃·塔季亚娜女士分别用中文、英文、俄文三语宣布第58届中学生门捷列夫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圆满闭幕。

(中国日报深圳记者站 王旭)

【责任编辑:陈丹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