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主题活动暨《中国千年区域极端旱涝地图集》新书发布会成功举办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主题活动暨《中国千年区域极端旱涝地图集》新书发布会成功举办

来源: 中国日报
2024-04-20 17: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4月20日电 近日,在第55个"世界地球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国地图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复旦大学在北京举办"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主题活动暨《中国千年区域极端旱涝地图集》新书发布会。

本次活动邀请了来自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气候中心、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气候变化相关研究领域的多名院士和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从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视角出发,就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环境因素、人地关系及其在中华文明塑造过程中的意义与价值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为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发挥积极作用。

“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主题活动暨《中国千年区域极端旱涝地图集》新书发布会成功举办。(图片来源:中国网)

活动发布了"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千年区域极端旱涝地图集》。该图集由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经10余年潜心研究编制,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出版发行,是我国首部以极端旱涝气候为主题的全国性历史地图集,是继《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后历史自然地理学界的又一精品力作。

千年尺度,赓续文脉。该图集以公元1000年至2020年为时间尺度,从卷帙浩繁的历史文献中系统梳理出中国主要气候区划1000年以来发生概率为10%(即"十年一遇")的极端旱涝历史数据。图集在已有历史数据基础上新增了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1000—1469年间11312个有效旱涝分级数据和1470—1949年间的5459个有效旱涝数据,提供了一套崭新且系统的中国旱涝时空分布历史数据,对认识百年乃至千年尺度上的中国东部干湿变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地理之学,非图不明。该图集充分利用地图特有的时空演变和动态感知功能,按照历史文献资料"记异略常"的特点,把460多个极端年份、124个观测站点和研究区域、12万余条分级数据可视化表达在433幅地图上,对不同区域、不同级别的旱涝事件分层设色并配有文字说明,简要介绍该年份不同区域的降水情况、灾害情形、社会影响及当年全国的降水分布格局,对推进中国区域极端旱涝时空演变规律的研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智慧,大国担当。中华文明在五千年绵延不绝、生生不息中积累了对不同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深刻认知和丰富经验。该图集利用了《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等历史地理学研究成果,揭示和再现了中世纪暖期以来中国季风区极端降水时空分布规律,为历史、地理、气象、农业、水利、生态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提供有力翔实的学术支撑,为全球变暖背景下防灾减灾、应急预警等工作提供权威客观的科学参考,为新时代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充分展现和彰显着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全球视野和使命担当。

该图集的编制出版得到了中央文史馆馆员、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剑雄先生,复旦大学张人禾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陈发虎院士以及学界众多知名专家的一致认可和大力推荐。大家一致认为,该图集是历史专题地图的重要创新成果,也更加坚信中国历史地理学可以对世界未来和人类命运作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责任编辑:马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