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街道这一社区“微改造”撬动民生“大幸福”

博兴街道这一社区“微改造”撬动民生“大幸福”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4-10 17:2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在北京经开区博兴街道亦城景园社区看到,社区地面上“人车分流”,一辆辆电动自行车有序停放在地面专属停车位,摩托车则沿“指定路线”进入地下车库,停靠在“摩托车”专属停车位。这项微改造工作赢得居民们连连点赞:“不光缓解了停车难题,也极大保障了社区的有序和安全。”

微改造工作要从社区在巡查时发现的电动自行车“停车难”问题说起。亦城景园社区是经开区的人才公租房重点项目,占地面积约7.6万平方米,共有4栋商业楼、7栋住宅楼。随着社区入住率逐年攀升,电动车和摩托车数量也随之增加,社区原有电动自行车车棚经常“车满为患”,同时还伴有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堵塞消防通道、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混放等影响居民出行及制造安全隐患的问题。为深入解决居民需求,有效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为辖区居民提供安全、有序、便捷的居住环境,亦城景园社区党支部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着手开展停车位改造工作。

据悉,亦城景园原有充电棚5个,可满足300辆电动自行车同时停放、充电。为破解不断增加的非机动车停车问题,亦城景园社区入户走访了解居民需求,同时开展居民议事协商会,并进行实地勘测,最终决定联合物业单位在小区9号楼前增设24个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并将地下车库9个汽车车位改造成可供39辆摩托车停放的专属停车位,目前改造工作正式完工。该项改造工作将不同类型车辆进行分区摆放,极大解决了车棚拥堵和消防安全问题。

不仅如此,为方便小区内电动自行车管理,亦城景园社区还推出了非机动车管理“一车一码”制度。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居民群通知、微信公众号宣传等形式,登记小区内非机动车辆信息,然后形成一车一码,并将编码贴到车辆明显位置,对车辆进行规范化管理,杜绝外来车辆进入社区,做到“有证可查”“有据可依”,实现了社区治理的精细化。

“此号码限于日常检查和车辆进出查验时使用,不会泄露居民信息。有了这个车辆专属号码,工作人员在查检中若发现存在飞线充电、上楼充电、乱停乱放等违规行为,便能迅速找到车主,立行整改,杜绝安全隐患。”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一车一码”指的是一辆电动自行车一个专属二维码。贴码后等于给电动自行车办理了一张“身份证”,居民与车辆、电池信息绑定,通过智能传感器、二维码、电子芯片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信息融合与追溯,做到区域内“人防技防”双管齐下。

点滴“微改造”撬动民生“大幸福”。一直以来,亦城景园社区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据介绍,接下来,社区也将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实现服务向前一步、未诉先办,千方百计解难题,用情用力惠民生,切实让居民看到变化、见到实效、得到实惠。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