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英烈志 共铸中华魂 长沙开展“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动

传承英烈志 共铸中华魂 长沙开展“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动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4-08 15: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青山埋忠骨,鲜花寄哀思。清明节前夕,长沙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等党员干部和学校师生到湖南革命陵园,依次开展“2024·铸魂·清明祭英烈”活动,表达对先烈们的敬仰追思之情。

开展“2024·铸魂”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

4月4日上午,长沙市“2024·铸魂”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在湖南革命陵园烈士纪念广场举行,由长沙市民政局主办,湖南革命陵园管理处和天心区武装部共同承办。烈属代表、部队代表、师生代表和各界群众等百余人到现场缅怀革命英烈,寄托哀思之情。

活动现场,全体人员整齐列队,站立在庄严肃穆的英烈纪念碑下,向保家卫国、献出青春热血的英烈表示深切缅怀。上午10时许,活动在激昂高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音乐中拉开帷幕,学生代表深情献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稚嫩且铿锵的声音响彻天空,表达了对革命英烈的崇敬之情,深入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

伴随着《献花曲》,礼兵抬起花篮,正步走向英烈纪念碑,将花篮摆放在基座上,由出席领导与烈属代表向革命英雄敬献花篮、整理缎带,全体人员向烈士纪念碑行鞠躬礼,并依次敬献鲜花,以表达对革命先烈深切缅怀和崇敬之情。

随后,全体人员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缓步走到英烈纪念碑前敬献鲜花、鞠躬,擦拭英名墙、烈士墓,打扫烈士纪念广场,用实际行动寄托对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和无限哀思。

铸新时代少年魂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月30日,清明节前夕,在湖南革命陵园管理处及长沙市星城学雷锋志愿服务发展中心的组织下,长沙2100余名“雷锋少年”陆续来到湖南革命陵园,缅怀英烈、寄托哀思。

在敬献花篮仪式中,“雷锋少年”们庄严肃穆,向人民英雄纪念碑鞠躬默哀,表达对英雄烈士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的悼念之情。随后,“雷锋少年”们绕人民英雄纪念碑一周,依次瞻仰并献上鲜花。

据介绍,在陵园烈士公墓内,长眠着包括红军将领陈毅安等100多位烈士。他们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不懈奋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壮歌。

长沙市星城学雷锋志愿服务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姚鹏飞介绍,本次活动将持续两天,“每逢清明节,我们都会组织‘雷锋少年’走进湖南革命陵园,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

3月31日,来自开福区第一小学、仰天湖金峰小学、碧沙湖小学、天心区龙湾小学、砂子塘湘天小学等少先队员前往湖南革命陵园,参加“2024·铸魂·清明祭英烈”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用鲜花与歌声向革命烈士送上自己最崇高的敬意。

通过讲解员的讲述,了解先烈们为党、为国、为人民的伟大付出,现场一片安静,身着白色军服的仪仗队代表大家敬献上花篮。

铸牢忠诚警魂 传承英烈精神

“历史印记不可磨灭,烈士精神万古长存,张杰明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4月2日,长沙市公安局在湖南革命陵园举行公安英烈清明祭扫活动。

纪念碑下,特巡警支队第二特警大队民警申宇庄严致辞,铿锵有力,在空旷的陵园里久久回荡。随后,民警们来到公安英烈像前,依次向公安英烈鞠躬并敬献花篮与鲜花,表达哀思与敬意。

长沙公安是一支英雄辈出的队伍。

张杰明、易钦、粟绍其、李杨、唐强……一个个响亮的名字铭刻在每一位民辅警心中,一段段动人心魄的英雄事迹在耳边回响。据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长沙公安机关共有74名公安民警(含消防转改前)因公牺牲,他们平均年龄不足38岁,其中最年轻的牺牲时才仅仅21岁。

“英雄已逝,浩气长存!缅怀就是为了更好的前行。”长沙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沙公安将来以全新的形象、优异的成绩、过硬的作风,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据悉,自退役军人事务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4·铸魂·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以来,湖南革命陵园管理处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组织烈士祭扫活动,扎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用好红色资源,讲好英烈故事,广泛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据统计,3月26日至4月4日期间,湖南革命陵园共接待来园祭扫群众30000余人次,接待团队138家。

据湖南革命陵园管理处主任龙环介绍:“未来工作重点一是新建国防教育园,以获批的重型退役武器为依托,进一步发挥国防教育职能。二是完成湖南英烈事迹陈列展,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职能,丰富来园活动的形式和内涵。三是培养一批红领巾讲解员,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进一步彰显红色‘基因库’的地位,共同书写长沙‘红色之城’的新时代篇章。”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