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白云区:人才旺起来 乡村兴起来

贵阳市白云区:人才旺起来 乡村兴起来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4-07 10: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积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帮“头雁”人才“振翅”,给返乡人才“引路”,为乡土人才“壮骨”,让“头雁”“归雁”强起来,让“雁群”壮起来,以人才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头雁”领航乡村兴

“经历了这段时间的学习,通过到全省各地互访交流、到广州参观种植基地、农旅公司、养殖大户,我对我们如何做好农业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思路,我们得抱团发展,带着大家搞、大家帮着搞。”贵州省第3期“头雁”项目学员、白云区乡里情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赵贵斌说,“以贵州的环境地形条件,更加适宜走精品路线,纯天然绿色食品是很受青睐,而这次培训,恰好为打通销路搭建了意向通道,既启迪思路,又解决问题。”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是农业农村部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研究实施。迄今为止,白云区已先后选派10名农业人才参与培训交流。各位学员均表示,通过线下学习、互访交流、参观考察等方式收获许多。“这个培训是个很好的平台,我是第2期的学员,但是目前依然在开展互访交流,最近就分别邀请来访和外出到访了一次,帮助我们更好的将农业力量整合起来,助推乡村振兴。”白云区移民服务中心主任赵继平说。

现在,贵州省“头雁”项目培训刚刚结束,学员们怀揣着刚刚“到手”还热乎的知识,准备将学习与行动结合统一,改进产业发展。

“‘头雁’项目为我们拓展了知识,许多以前一知半解的政策知识都得以丰富,并了解了新的农业技术、销售方式,更有底气的做好食用菌种植。”贵州鸿程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玉说。

“归雁”驻足乡村兴

为构建更加立体的乡村人才体系,最大限度以人才引领助力乡村振兴,白云区积极建强返乡就业创业人才队伍,为乡村产业带来源头活水。

据了解,白云区自开始资助帮助返乡创业人才以来,已帮扶返乡创业人才1495名,评选出了5名返乡创业之星,给予返乡创业人才创业补贴、奖励资金等支持478万元。

沙文镇四方坡村村民许玉林之前在广西百色从事卖鱼生意,在提及为什么回到家乡创业时,他说:“现在白云发展得越来越好了,在沙文镇开农家乐、卖猪蹄这些,来吃的人还是很多,还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小孩。在家乡发展,村委会也积极给我帮助,比如帮助我出具证明、办理手续,现在,村里也帮我申请创业基金,希望我越做越好。”

白云区返乡人才创业工作负责人高雨欣介绍,白云区2023年审定帮扶返乡创业乡土人才99人,分别涉及种植养殖业以及服务业方面,共带动就业224人,发放奖励资金29.7万元。帮扶的返乡创业项目中,第一产业最高投入规模达到500万元,第三产业最高投入规模达到100万元。

“群雁”齐飞乡村兴

据悉,白云区近年来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开展了果树、蔬菜、食用菌等农业产业培训,着力培育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在精心选派“头雁”人才、用心帮扶返乡人才以外,全方位培育农村实用人才。近年来共举办培训班43期,培育职业农民1900余人,截止2023年底,白云区全区农村实用人才共4583人。

大部分村民均表示,通过参加专业技能型培训班学习,能力确实得到了提升,有的学员在培训后增加了种植品种,扩大了种植规模,并经常性向老师探讨产业规划、咨询专业知识。牛场乡小山村学员张清友2018年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流转土地120亩,种植晚熟李子(黔脆香)120亩,经过三年精心管护,2021年水果初产,2023年进入盛果期,亩产约850公斤,总产量102吨,产值达306万元,产业发展带动当地20多人的就业。

同时,白云区探索实施村集体经济“1+1”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乡村人才作用,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截止目前,白云区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26个,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1个。(文达 郭芮羽|编辑: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