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一棵菜”带富一个村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24-04-03 09: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河南周口太康黄集的蔬菜卖到了北京。 

一棵棵普通的蔬菜如何从千里之外的太康县,走上首都市民餐桌?这得益于一位名叫黄海涛的返乡创业人员。 

以前,黄集村不种蔬菜,村民大多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在北京打工的黄海涛回到村里后,这一切就悄然发生了变化。黄海涛在村里率先建起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并把蔬菜卖到了北京新发地菜市场,在他的带动下,村民开始自发种植蔬菜,从当初的10多座蔬菜大棚,逐渐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座。 

3月25日,来到太康县常营镇黄集村,一座座白色的蔬菜大棚星罗棋布般分布在绿色田野里,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走进大棚,一株株叶片肥美的白菜、生菜球在地面上整齐排列,放眼望去一片绿意融融的喜人景象。村民们则在抓紧抢农时,加紧劳作,他们有的浇水、有的除草、有的施肥,个个忙得不亦乐乎。“我们现在种的是生菜球和白菜两个蔬菜品种,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上市了,看今年的长势,这一棚蔬菜又可以卖上一个好价钱。”黄海涛蹲下身来,随手掐了一片白菜叶,笑着说。 

而在另外一个大棚里,前来采摘草莓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三五成群,提着小篮子,穿梭在草莓棚里,随手摘下一个个娇艳欲滴的草莓,还有的把刚摘下来的草莓放在嘴里尝了一下,然后发出“真甜”的赞叹。“我们的大棚离公路很近,经常有开车路过的游客来采摘草莓,收益还算可以。”黄海涛说。 

“除了种植白菜、生菜球、草莓之外,我还在大棚里种了西红柿、芹菜等蔬菜品种,并在白菜地里套种上了西瓜,通过精心管理,长势也很好……”谈话间,黄海涛算起了自己的小账本:“一个蔬菜大棚占地1亩左右,可以种植白菜2500棵左右,按照市场价,一棵白菜卖4--5元钱,仅仅这一棚白菜就可以有1万多元的收入;白菜地里还套种的有西瓜,行情好的时候,也可以卖个不错的价钱。一年下来,像这样套种西瓜的蔬菜大棚,最少也有个万把块钱的收入。” 

像这样蔬菜大棚,黄海涛一共有15个,靠种植蔬菜,让黄海涛的腰包越来越鼓。 

今年44岁的黄海涛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2000年,黄海涛跟着亲戚从家乡太康县来到北京新发地菜市场,从事蔬菜批发行业。他自己买了一辆小货车,经常到山东、河北定州、唐山等地收购蔬菜,然后再拉到新发地菜市场变卖,赚取中间差价。在北京从事蔬菜批发的日子里,黄海涛积累了一定经验和人脉的同时,看到从事蔬菜种植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于是,他就盘算着回到太康县,自己种蔬菜,然后拉到北京卖。2014年,黄海涛在黄集村建起了第一座蔬菜大棚,开始种植白菜,第一年收获的新鲜白菜全部卖到了河南郑州当地的大型菜市场,赚取了从事蔬菜种植的“第一桶金”。第二年,黄海涛扩大规模,承包了8亩地,全部种植大棚白菜、西瓜等,大获成功。很快,黄海涛通过种植大棚蔬菜鼓起腰包的事不胫而走,村民纷纷效仿,到2021年,村里已经建起了150多座蔬菜大棚。 

蔬菜大棚建起来了,蔬菜销路怎么解决?黄海涛利用自己在北京新发地菜市场打工时积累下来的人脉资源,联系北京、郑州等地的菜商来村里收购蔬菜,很快解决了村民卖菜的问题。如今,经过不断发展,从黄集村产出的新鲜的蔬菜不但卖到了北京,还卖到了上海、郑州、平顶山等地,成为村民致富的好帮手。 

蔬菜大棚建起来的同时,也吸纳了周边村民来这里打工。当日,就见到了刚刚在蔬菜大棚里忙碌完的舒喜英,她笑着说:“我的家就在附近村,平时来这里干些种菜、除草之类的活,一天有60元的收入,比在家里闲着强多了。” 

“下一步,我们打算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村里的其他蔬菜种植户抱团发展,共同应对市场挑战,提高黄集蔬菜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让更多黄集蔬菜走上走出太康,走上更多市民的餐桌。”黄海涛说。 

黄集村里菜儿肥!如今,一棵棵名不见经传的小蔬菜,成了村民致富的香饽饽,也让昔日贫瘠的黄土地变得更加富足。(郜敏 张洪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