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地"监测系统帮助解开藏羚羊迁徙之谜

"天空地"监测系统帮助解开藏羚羊迁徙之谜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4-01 20: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4月1日电(记者 闫东洁)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物种,2016 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红色目录列为近危。

在历史上,过度狩猎、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曾一度对藏羚羊的产仔及迁徙产生威胁,致使其种群数量急速下降,成为濒危物种。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吴晓民长期从事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研究,二十几年来,每年多次进入青藏高原腹地,逐渐解开了藏羚羊迁徙之谜。

吴晓民介绍说,在中国林草部门一系列针对藏羚羊种群、栖息地及遗传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推行下,其种群数量稳步增加,截至2023年,藏羚种群数量已超30万只。其中羌塘地区藏羚羊种群数量最大,已达20万只以上。

在青藏高原,藏羚羊生存的地区东西跨度达1600公里,季节性迁徙是它们重要的繁殖特征。藏羚羊的迁徙是全球最为壮观的3种有蹄类动物大迁徙之一。

由于藏羚羊每年夏季产仔、迁徙,夏季的青藏高原无人区藏羚羊栖息地域自然环境复杂,多为沼泽、湿地、冰川、雪山河流,是人类的脚步难以到达藏羚羊产仔的区域,因此藏羚羊的迁徙规律在国内外动物学研究中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2003年,吴晓民团队来到青藏铁路工程项目施工区域对青藏高原野生动物进行科学考察,尤其对沿线及野生动物通道在建设期野生动物活动规律进行系统监测。藏羚羊监测和研究步入吴晓民团队的视野。

20多年来,吴晓民团队通过采用传统的跟踪和监测,加之最新的技术手段,包括北斗卫星定位跟踪系统、太阳能无人机航测技术,还有智能球机远程摄像系统,已经对藏羚羊的迁徙路线和活动规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和了解。

"这些新的技术,加上我们多年来布设的远红外摄像机,结合我们地面监测,对青藏高原,主要对羌塘保护区29.8万平方公里以藏羚羊为主的野生动物的活动空间,构建起了"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吴晓民说,未来,这些监控数据还可以直接传上云端,研究人员可以远程分享现场数据。

"这对国内外专家和动物爱好者了解、研究藏羚羊,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根据观察,雌性藏羚羊有季节性的生殖迁徙行为。每年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是藏羚羊的交配期, 翌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产仔。

比如,在羌塘地区,每年5月份,雌性藏羚羊逐渐集结并向夏季产羔区迁徙,完成生产后雌性藏羚羊于 7 月上旬回迁,8 月返回越冬栖息地。

羌塘西部的藏羚羊多集结至昆仑山南麓,甚至翻越昆仑山至新疆阿尔金山产羔;东部藏羚羊一路北上,朝可可西里方向迁徙;南部藏羚羊则仅向附近僻静的河流宽谷迁徙小段距离等待产羔。

"每年藏羚羊需在越冬区度过2/3 的时间,越冬区多为距离水源较近、植被盖度较高、可食植物丰富、温暖湿润的草原或河湖滩地。"吴晓民说。

然而,在吴晓民眼里,藏羚羊还有很多"谜"等待他们去破解。

"藏羚羊从一出生就开始跟随母亲迁徙,最后能幸存下来的羊仔只有30%左右。而这些幸存下来的羊仔都具备最优质的基因,使这个种群在青藏高原独特且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得以绵延。我一直认为,对它们的研究永远没有尽头!"吴晓民说。

英文版图表和视频,详见3月28日China Daily7版见报稿件。

(闫东洁)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