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宛城法院:搭建银青服务“小分队”书写司法为民“大文章”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3-20 17:2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3-20 17: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去年以来,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法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始终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开展“银青联动·薪火相传”系列活动,点燃与青年干警结对共建“新引擎”;搭建“银龄调解工作室”,以老带新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建立“银法服务小分队”,协同辖区书写平安建设“大文章”。

银青联动,点燃结对共建“新引擎”

银青结对学思想,薪火相传促成长。该院安排党性强、作风优、业务精、身体好的离退休干部党员为“成长导师”,与青年干警“银青”结对,传好接力棒,引领成长路。

该院开展审判执行专题讲座,组织“话传统、谈复兴、聚力量”主题座谈会,围绕业务知识学习、商事以及家事案件的审理要点、证据和案卷的保存,面对面分享办案方法和技巧,及时为青年干警“传经送宝”,让司法能力和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该院退休干部李志林利用业务时间,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编写《良言善治》一书,赢得青年干警的一致认可,点燃结对共建“新引擎”。

银龄调解,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

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该院“银龄调解工作室”团队人员,平均年龄六十五岁,曾是法院的审判执行骨干力量,他们结合在刑庭、民庭、执行和信访部门工作经验,坚持“情、理、法”相融合,成功化解多起涉及房屋租赁、物业合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纠纷。

2022年7月25日,市民张某回家后发现其姐私自将房屋转卖给孙某,双方也未签订房屋售卖合同,于是张某向孙某征收房屋和索要两年房屋租金,继而发生冲突,孙某迫于无奈产生杀人念头,“银龄调解工作室”调解员李义田室获悉情况后,结合审判经验和社会阅历,采取稳情绪、查诉源、讲政策、调矛盾的“四步工作法”,仅用十余天就将两人从大打出手到握手言和,每个温馨画面的背后,都蕴藏着“银龄调解工作室”团队人员司法为民的暖心故事。

该院自“银龄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调解案件6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78.98%,银龄调解工作团队已成为“多元化”“一站式”调处的重要力量,既减轻一线法官的办案压力,又为平安建设汇聚法治力量,真正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银法服务,吹响平安建设“集结号”

银龄送法暖人心,法律服务零距离。该院“银法服务小分队”坚持把“辖区群众需要什么”和“自己能做什么”紧密结合,坚持“接单出诊”,积极听民声、解民意,深入基层社区开展“法律小夜校”普法活动,木器加工承揽、民事纠纷化解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2023年10月2日,踢打小狗致死纠纷在辖区派出所调解无果后,“银法服务小分队”成员徐存军结合多年的民事调解经验,从周某和马某双方主要矛盾入手,通过以案释法、情理结合、分开调解的方式,既打开了双方存在的心结,又确保受损方周某得到合理的经济补偿,促进了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

去年,该院“银法服务小分队”共开展文艺汇演普法活动10余次,化解民事纠纷、木器加工承揽纠纷150余起,助力基层群众就近享受公益法律服务,引导群众牢固树立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

家里有事找“银龄”、邻里矛盾找“银龄”,已成为辖区群众的普遍共识,他们将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传播到每一个角落,将温情和谐传递给千家万户,为宛城区司法审判工作构筑起“第一道法治防线”。 (图片/陈登 周丹)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