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设自动挡货车驾照,为何加速AMT中卡普及是关键?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3-19 09:38
2024-03-19 09: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交通运输业,一直是全国关注的重点领域。近两年,国内物流货运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货车司机年龄断层愈发凸显,物流企业“用工荒”问题逐渐显现。对此,中华全国总工会社会联络部部长杨军日十分关注。

2024年,杨军日提交了“增设自动挡货车驾驶证类别(分别增设A4和B3自动驾驶证)”的提案,以通过降低从业门槛、减轻作业强度,缓解物流业用工荒难题,引起行业热议。

杨军日的提案,或为自动挡驾照的到来按下“加速键”。然而,在增设自动挡驾照“从0到1”落地的过程中,行业又将面临哪些难题和挑战?

增设自动挡货车驾驶证  先解决 车辆普及率问题

“目前,我国货车司机年龄普遍在40岁左右,‘90后’从业人员寥寥无几,‘95后、00后’占比不足5%。今后5到10年,随着‘70后’司机逐渐退休,货车司机年龄断层问题将愈发凸显。”杨军日介绍,长途货运路况复杂,货车司机驾车时需要频繁油离配合,作业强度大;A2、B2类驾驶证资格考取周期长、难度大。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年轻群体进入货运行业。

为此,杨军日建议,借鉴小型自动挡汽车(C2)驾驶证类别的成功经验,由相关部门修订《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增设A4、B3自动挡货车驾驶证。该提案着眼于自动挡车辆的便捷性、舒适性和高效性,力求拓宽货车司机准入标准,缓解物流业“用工荒”问题,从而有效推进物流业可持续发展。

然而,现阶段,货运市场自动挡货车保有量偏少、普及率不高,不利于自动挡驾照的落地实施。

相关数据统计,我国自动挡重卡销量在整个重卡销量占比为26.1%;而在中卡市场,自动挡的占比只有3%。这两组数据与欧洲市场中重卡自动挡均在80%以上的占比相比,还是相距甚远。

但是,可以看到,随着国内物流加速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以及自动挡技术走向成熟,我国自动挡重卡的市场渗透率已从2019年的0.67%迅速上涨至26.1%,自动挡重卡在司机群体中的接受度明显提升。也就是说,下一阶段,除继续提升自动挡重卡销量外,提高自动挡中卡在用户中的认知度以及销量占比,将是提升自动挡货车市场保有量的另一个突破口。

当前,中卡的优势逐步展现。尤其是在冷链生鲜、快递快运、绿通等运输场景,出于成本考虑,越来越多的货车司机将中卡作为主要运输工具。

同时,由于以上运输场景对时效性要求较高,中卡司机日常工作强度大,他们对提升运输效率、缓解驾驶疲劳需求非常迫切。而这,为自动挡中卡加速推广普及提供了条件。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市场需求还是从终端数据来看,我国自动挡中卡发展存在很大潜力。并且,以自动挡中卡作为突破口,提升自动挡中重卡普及率,是促进自动挡驾驶证增设,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关键期 导入  欧曼 为 自动挡 中 卡推广普及加速

从自动挡重卡到自动挡中卡,要提升销量和渗透率,归根到底,要在产品技术上下苦功。

从来自市场终端调研的反馈看,早年间,我国自动挡货车推广不利,一方面受限于国内运输环境影响,另一方面则在于自动挡技术不成熟,用户对自动挡中重卡不信任。

近两年,以欧曼重卡为代表的自动挡重卡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市场渗透率迅速提升至26.1%,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广大用户对当下自动挡产品技术的认可和青睐。

2023年,欧曼在重卡自动挡产品积累的先发优势基础上,推出首款自动挡中卡——欧曼行星,匹配采埃孚全新一代中卡智能变速器,为新老用户带来了省心省力的驾驶体验。

首先,从操控感来说,欧曼行星自动挡中卡搭载了采埃孚全新一代中卡智能变速器,速比级差小,换挡更平顺、更迅速,可以轻松实现减速不减挡的目标,有效提升操控体验,降低司机日常驾驶工作强度。

同时,在经济性上,欧曼行星自动挡中卡通过在发动机、变速器、整车轻量化等方面进行创新改进,降低了整车油耗,可为用户每年节省油费近万元,为其“硬刚”运价下调、油价上涨提供充足底气。

更为重要的是,欧曼行星自动挡中卡已实现8×4、6×2、4×2载货车全覆盖,可满足冷链、普货、快递等全行业应用场景。另外,该系列产品可应对平原、山区、高速、国道等各种复杂路况,并且能够做到发动机B10寿命80万公里、变速器最高3年/36万公里长换油周期、主减及轮端10万公里长换油。可见,欧曼行星自动挡中卡不仅覆盖场景全,而且可靠性也更高,能够为中卡用户提供更为全面且值得信赖的用车选择。

现阶段,我国中卡自动挡产品正处于关键的市场导入期。欧曼作为国内自动挡领军者,发布欧曼行星自动挡产品,以领先的技术优势、健全的产品品类切入中卡市场,不仅为行业加速推广普及自动挡中卡、推动自动挡货车驾驶证落地创造了利好条件,同时也将为国内货运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