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鲜报|一碗天水“麻辣烫”盛出沸腾文化IP

前有进“淄”赶“烤”的盛夏,后有“尔滨”冰雪的燃冬,春暖花开之际,甘肃天水凭一碗麻辣烫火了,席卷各大网络社交平台热榜。

新华鲜报|一碗天水“麻辣烫”盛出沸腾文化IP

来源:新华社 2024-03-19 08: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前有进“淄”赶“烤”的盛夏,后有“尔滨”冰雪的燃冬,春暖花开之际,甘肃天水凭一碗麻辣烫火了,席卷各大网络社交平台热榜。

麻辣烫火了!为啥是天水?

3月16日,在天水市秦州区的天水名优小吃城一麻辣烫店,商家为游客加工麻辣烫。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一碗飘香的麻辣烫,是当地人唾手可得的快乐,也“烫”走游客“偏僻”“匮乏”的固有印象,升腾出物产丰饶、资源丰富的崭新容颜。

这是怎样的一个神奇之地?

这是2023年5月31日在甘肃省天水市拍摄的烟雨笼罩下的麦积山石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反差”,是大多数外地游客抵达的新印象。

地处秦岭西端、渭水中游,天水是黄土高原的一抹绿,是莽莽山间的“陇上小江南”,既留存着西北的粗犷,也不失南方的温润,体现了甘肃的千面多变。

如果说美食是解锁城市文化地图的一把钥匙,秀美山川、人文历史则是奔赴的“诗与远方”。来自辽宁沈阳的游客鞠月萱说:“吃不是唯一的旅游动力,更想看看西北不一样的风景。”

走在天水的大街小巷,浓郁的历史气息和淳朴的风土人情扑面而来。

天水底蕴深厚。这是诞生于天水的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丝绸之路重镇、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丰富的文化遗产、优美的自然风光。麻辣烫的热辣鲜香从舌尖荡开:打卡麦积山石窟、探游伏羲庙、观赏千年古柏……每一个转角,都藏着惊喜。  

3月16日,在天水市秦州区,游客免费乘坐“天水麻辣烫志愿服务车”前往景区。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一碗麻辣烫20多块钱,收礼物收了十几份!”来自陕西咸阳的游客师怡兰说,她的手边摆满了热心市民送的保温杯、纸巾、饮料、麻花等。

举办“麻辣烫”吃货节、推出景区优惠政策;随处可见的志愿者有求必应;开设麻辣烫公交车专线,免费接送游客;本地人手绘的“逛吃”攻略里,涌动着热情好客;麻辣烫店主拿出“看家本领”,收学徒授手艺……

从“100元能吃到多少天水美食”,到“这个春天在天水来一场最酷赏花”,当地麻辣烫摊位客流往来、景区人流摩肩接踵。有网友热评称:天水一定要接住这“泼天富贵”。

全国游客对天水麻辣烫的青睐第一时间引起当地党委、政府重视,3月16日,专门召开天水麻辣烫服务保障工作推进会,全力做好“大客流”应对准备,努力实现“一碗麻辣烫推动天水大发展”。

始于“寻味”,兴于“游玩”,成于“文化”。这座文化底蕴丰厚的古城,有的是劲道的口味、对味的邀约、上头的爱。

清明节、五一等小长假即将到来。网友说:“夏有烧烤三件套,冬有冰雪大世界,春有麻辣烫手捧花。”下一站,又是哪里?

锦绣中国东西交错、南北互动,文旅消费涌动澎湃。以文旅+百业,百业+文旅,铆足了劲儿发展,把“一时现象”变“一地品牌”,因地制宜,文化加持,这或是文旅热持续火的根本。

监制:霍小光

策划:陈芳

记者:文静、王紫轩

视频:范培珅、张睿

编辑:沈文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