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范“跑分”洗钱的风险提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3-15 15:3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3-15 15: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不法分子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逃避银行监控、不断升级洗钱手段,例如通过“跑分”将赃款分流洗白,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为此,交通银行广东省分行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提高社会公众对洗钱的认识及风险防控能力,增强社会公众配合义务机构开展反洗钱工作的意识,营造全民参与反洗钱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什么是“跑分”

所谓“跑分”,一般是指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他人代收款,再进行小额和分散的交易,为网络赌博、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提供非法资金转移的渠道的一种违法行为。

“跑分”不法行为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网络犯罪团伙、“跑分平台”、平台注册会员、招募会员的代理、网络犯罪受害者等,各个角色的分工如下:

网络犯罪团伙:开展电信网络诈骗、博彩、色情等违法活动,与非法从事支付结算业务的“跑分平台”合作。

“跑分平台”:为网络犯罪团伙提供不法资金转移的服务,并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通过网络推广、发展代理等方式,招募个人注册成为会员。会员向“跑分平台”缴纳保证金,以及提供自己的银行卡或收款二维码、“跑分平台”将会员的银行卡或收款二维码用于向网络犯罪受害者收取违法活动的交易资金,会员的银行卡或收款二维码的收款额度不超过其所缴纳的保证金。

会员:协助“跑分平台”完成非法交易的收款,并获得获得一定比例的佣金奖励。

代理:活跃在网络上各社交平台,以噱头诱导个人加入“跑分平台”,赚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二、“跑分”的惩戒措施

“跑分”行为会受到相应的惩戒,比如限制业务,甚至可能涉嫌违法犯罪。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支

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银行及支付机构将对经公安机关认定买卖账户,纳入惩戒名单的个人,实施5年内暂停其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并不得为其新开账户的惩戒措施。

三、如何避免卷入“跑分”风险

“跑分”洗钱产生的不良影响较大,受害人群众多,为

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交通银行提示消费者通过以下方法保护自己,远离洗钱活动:

一、不要贪图小利,警惕高薪兼职。犯罪分子往往通过在网络上发布一些操作简单轻松又高收益的“兼职”吸引人注意,殊不知是引诱犯罪的圈套,切记不要被不切实际的高额利润所诱惑,谨防受骗。

二、不要出租或出借自己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件、自己的账户、银行卡、U盾、支付二维码等。

三、不要扫描不明二维码和点击可疑网站链接。不要随意听信街边扫二维码加好友,关注就送小礼品的请求,警惕点击和浏览手机上弹出来的不明链接和网站,一不小心就泄露了个人信息。

总之,“跑分”往往打着“兼职”“做任务”等名号,宣称可以轻松赚钱,但天上不会掉馅饼,侥幸心理不可有,切莫为了“蝇头小利”触碰法律红线。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