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沈丘: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3-06 12: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沈丘县以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为目标,持续完善“建、管、养、运”四位一体的农村公路交通体系,着力构建“建养并重、安全畅通、运营高效”发展格局,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和坚实保障。截至目前,该县乡镇通二级公路、建制村通三级公路、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占比均达100%。2020年,沈丘县获得河南省“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荣誉称号。

县道X014卜冯线风景美如画。

乡道Y070堤顶路出行观景两相宜。

坚持高品质建设

坚持高品质建设。沈丘县出台《沈丘县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实施方案》《沈丘县“全域路网”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将全县22个乡镇(街道)、578个行政村(社区)串联互通,构建以高速公路为框架,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次骨架,以通村公路为支线的公路网络。实施路网畅通工程。该县近两年投入资金25.56亿元,提升改造和谐路、长安东路、吉祥路3条出城道路及槐刘路、纸洪路等县域主要道路13条共400余公里,改造道路危桥88座,人均公路密度为34.8公里/万人,超过全省平均水平30余个百分点。严把施工道路验收标准。该县实行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四方协作模式,对新修建和提升改造道路,全面落实质量监督、监理和交竣工验收制度,确保施工全过程均在质量监控之下。2023年,该县3条农村公路被评为省级“美丽农村路”。该县将“四好农村路”打造与“全域路网、全域水网、全域林网”建设嵌合推进,融合开展“三边四化五美”行动、“一村万树”行动、国土绿化行动等,近两年累计栽种国槐、白蜡、楸树等树种360余万棵,“一路一树、一路一景”生态景观初步形成。

纸店镇沿产业路打造食用菌基地。

坚持高品质管理

坚持高品质管理。沈丘县建立县、乡、村三级公路“路长”管理机制,落实“路长”联席会议、巡查考核、专管员招募培训等制度,设立“路长”750余名,设置“路长”公示牌1000余块,出台农村公路“路长制”考核办法,明确“路长制”考核标准,夯实“路长”管理责任,以“路长制”促进“路长治”。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该县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养护资金保障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发放道路养护资金,用于奖励乡镇、行政村购买社会化服务,推进道路管理养护工作常态化。建立健全监管体系。该县将农村公路大数据监管纳入沈丘县智治平台,实时监控重要节点交通运行状况,实时监管道路安全隐患、路域环境、养护作业,通过“网格通”APP及时派单处理,大幅提高农村公路管养效率。建立“公安交警+交通执法”联合执法工作机制。该县开展涉路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沿线环境综合治理等专项行动,加大道路超限超载治理力度,消除道路风险隐患。目前,该县农村公路优良路率达83.7%,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坚持高品质养护

坚持高品质养护。沈丘县实施专兼结合养护模式,构建“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三级养护管理体系。该县建立3个中心管护站,成立一支由400余名专业管护人员组成的队伍,对全县道路进行巡逻检查,确保农村公路养护率达100%。各乡镇建立护路员队伍,实行“月检查、季评比、年总结”养护运行机制,细化压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各行政村推行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专业养护和群众养护相结合的“2+2”管养模式,以春季突击、夏季防汛、秋季竞赛、冬季预防等活动为抓手,巩固提升农村公路路容路况,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2023年,该县累计修补道路裂缝1.9万延米、路面坑槽2630平方米,划定道路标线2880平方米。该县每年聘请第三方单位对全域农路、农桥进行全面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科学合理地安排农村公路大中修等养护项目,基本解决“畅返不畅”“油返砂”等问题。2023年,在全省普通国省道路面技术状况评定中,该县由全省第109名跃居至第58名,净升51个位次,路面病害有效修复率位居全省第19位、周口市第一位。

沈丘县电商产业园。

坚持高品质运营

坚持高品质运营。沈丘县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抓手,开通省、市、县、乡际班线85条,实现所有行政村两公里范围之内通车率达100%。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物流体系一体化打造,全县累计建成县级电商物流园1个、乡镇综合服务站19个、村级综合服务点572个,“一点多能”“多站合一”的商品流通网络已经形成。该县在全域镇村综合服务站、点建设完成的基础上,对接邮政、“三通一达”等11家物流企业,建成县域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总仓1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3座,开通客货邮合作路线4条,实现邮政与民营快递“统仓共配、多网融合”。2023年,全县完成订单5万单次,揽收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66.4%,投递快递量同比增长38%,配送效率提高30%,物流体系建设完成率位居全市第一。该县将“公路+”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将重点产业园区、研学基地、文旅路线等串线成环,沿线新发展企业及农业种植、养殖基地1400余个,打造槐山羊、供港蔬菜、艾草等农业产业园41个,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催化剂”。该县深挖乡村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探索“四好农村路+旅游”融合运作模式,打造工业、乡村、农耕、研学4条精品旅游线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23年,该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99元,同比增长7.7%,57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7万元。(图/高洪驰 李春阳 程文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