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张兴赢:中国多举措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谈到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张兴赢表示,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实现了从参与者到贡献者再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

全国政协委员张兴赢:中国多举措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3-03 15: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北京3月3日电(记者 曹德胜)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事业。2015年《巴黎协定》达成,标志着人类首次对全面应对气候变化形成高度共识。然而,受复杂因素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地缘竞争加剧、单边主义抬头等因素,全球气候治理“碎片化”趋势变得更为突出。当前全球气候治理面临哪些挑战?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出路在哪里?中国在推动多边进程共同应对全球变化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日报在“两会”前夕,专访全国政协委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团中国政府代表、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挂职)张兴赢博士。他指出,为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各国必须坚持多边进程,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公平原则为指导,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切实落实各国承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逐步稳健推进碳中和,进而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发展。谈到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张兴赢表示,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实现了从参与者到贡献者再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受访者提供)

中国日报:全球极端天气日趋频繁,全球气候治理在合作与博弈中前行,气候变化领域的政治色彩一再被强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倾向不断显现。当前全球气候治理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出路在哪里?

张兴赢:当前全球气候治理的难点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治意愿与行动力不足。尽管全球各国都认识到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但在实际的气候行动上,很多国家的政治意愿和行动力并不足。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其应承担的责任上不断消极退缩,在减排行动方面积极带头的意愿不足,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等支持方面没有完成既有承诺,同时还在不断转移责任逃避新的承诺。

第二,经济发展和低碳转型的冲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以及碳中和需要付出成本和承受经济转型代价。这也直接导致很多国家在制定气候目标和政策时加以权衡。发展中国家不仅承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也不足。

第三,地缘政治、单边主义也给全球合力应对气候变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技术壁垒等等。

为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各国必须坚持多边进程,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以公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公平原则为指导,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切实落实各国承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逐步稳健推进碳中和,进而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发展。

中国日报:如何评价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和做出的贡献?

张兴赢:中国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持,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一,提出中国方案。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建设”、“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等中国方案,并向全世界庄重承诺“3060”双碳目标,为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明确了方向,也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先进理念和行动路径。

第二,双碳政策不断完善和充分落实。在双碳政策制定的顶层设计上,中国已基本建立“1+N”政策体系,采取了一系列深入地方和行业领域的措施来减少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包括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低碳和可再生能源等。我国也已言出必行地落实并达成了相关承诺和目标,不仅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为中国自身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在可再生能源发展领域进展显著。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国家,并计划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2023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4亿千瓦,在全国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促进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迅速,在相关市场、技术、基础建设等方面成为了全球领跑者。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

第四,积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中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者,积极参与了历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推进多边进程落实《巴黎协定》,切实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并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从参与者到贡献者再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中国深度参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科学评估,是IPCC的创始国之一,积极组织中国科学家三十多年来全程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评估进程,中国的科学家连续五届担任IPCC第一工作组的主席,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与美国共同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体现大国担当。积极响应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气候变化早期预警研究,多措并举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在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致辞。(受访者提供)

中国日报:中国在推进气候治理南南合作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中国气象局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张兴赢: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在推动自身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从2012 年起,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对外援助开展了可再生能源利用与海洋灾害预警研究及能力建设、LED 照明产品开发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示范、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研究推广利用、滴灌施肥水肥高效利用技术试验示范等项目,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近年来,中国帮助部分发展中国家实施了一些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实际困难的中小型项目,如中国援建马尔代夫的“安全岛”民用住宅工程,保护当地居民免受海啸及海水侵蚀之苦;分别帮助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建立了极端天气预警系统,提升两国对气候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等。

在南南合作中,中国气象局在全民早期预警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细化服务等工作成效显著。在气候风险和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全民早期预警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已和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以及非洲国家开展了有益合作。在近期召开的第十九次世界气象大会上,中国气象局与埃塞俄比亚气象局签署了气象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重点推进开发气象早期预警系统、建设气象卫星数据接收设施,并将其应用于农业、林业和水资源监测,并通过培训为当地培养大批青年人才,帮助埃塞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日报:去年4月,世界气象组织和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签署了《支持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合作协议》。在这个协议项下具体有什么执行项目吗?将如何开展国际合作?

张兴赢:世界气象组织(WMO)、生态环境部和中国气象局签署《世界气象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和中国气象局支持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合作协议》,旨在通过开展早期预警能力建设、物资援助、联合举办活动等,共同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帮助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在内的相关国家提升全民早期预警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其中,援助巴基斯坦早期预警项目作为落实三方协议的首个项目已顺利开展,该项目通过援助建设综合云端灾害风险早期预警支持系统、智能地面观测站和举办气象业务技术应用国际培训班全方位支持巴方气象和预警业务能力提升,保障项目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中国支持发展中国家提高早期预警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是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中国已向埃塞俄比亚援助气象监测微小卫星,向玻利维亚、乌拉圭、博茨瓦纳援助环境、气象卫星数据移动接收处理应用系统,并举办了以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为主题的培训班。

中国作为WMO的重要会员,一贯支持WMO的工作,中国气象局通过分享在早期预警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与发展中国家气象水文部门共同提升监测预报预警技术能力、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为发展中国家早期预警能力建设提供支持等多种形式,支持全民早期预警工作。

未来,中国将利用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和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等,为有需要的WMO会员提供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报,共同探索气象业务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共创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