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凯里:苗族同胞欢庆“甘囊香”芦笙节

每年农历正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舟溪镇,来自凯里周边县的数千苗族群众会穿上节日盛装,聚集一堂,吹起芦笙跳起舞,欢庆“甘囊香”芦笙节。

贵州凯里:苗族同胞欢庆“甘囊香”芦笙节

来源: 新华网
2024-03-03 14: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2日,在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苗族姑娘身着盛装跳起芦笙舞。

每年农历正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舟溪镇,来自凯里周边县的数千苗族群众会穿上节日盛装,聚集一堂,吹起芦笙跳起舞,欢庆“甘囊香”芦笙节。

“甘囊香”是苗语音译,意为“河流的下游,神仙汇聚的地方”。“甘囊香”芦笙节延续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3月2日,在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苗族姑娘身着盛装跳起芦笙舞。

每年农历正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舟溪镇,来自凯里周边县的数千苗族群众会穿上节日盛装,聚集一堂,吹起芦笙跳起舞,欢庆“甘囊香”芦笙节。

“甘囊香”是苗语音译,意为“河流的下游,神仙汇聚的地方”。“甘囊香”芦笙节延续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3月2日,在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苗族群众参加“甘囊香”芦笙节活动(无人机照片)。

每年农历正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舟溪镇,来自凯里周边县的数千苗族群众会穿上节日盛装,聚集一堂,吹起芦笙跳起舞,欢庆“甘囊香”芦笙节。

“甘囊香”是苗语音译,意为“河流的下游,神仙汇聚的地方”。“甘囊香”芦笙节延续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3月2日,在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苗族群众在吹奏芦笙。

每年农历正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舟溪镇,来自凯里周边县的数千苗族群众会穿上节日盛装,聚集一堂,吹起芦笙跳起舞,欢庆“甘囊香”芦笙节。

“甘囊香”是苗语音译,意为“河流的下游,神仙汇聚的地方”。“甘囊香”芦笙节延续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3月2日,在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小朋友在吹奏芦笙。

每年农历正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舟溪镇,来自凯里周边县的数千苗族群众会穿上节日盛装,聚集一堂,吹起芦笙跳起舞,欢庆“甘囊香”芦笙节。

“甘囊香”是苗语音译,意为“河流的下游,神仙汇聚的地方”。“甘囊香”芦笙节延续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3月2日,在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苗族姑娘在吹奏芦笙。

每年农历正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舟溪镇,来自凯里周边县的数千苗族群众会穿上节日盛装,聚集一堂,吹起芦笙跳起舞,欢庆“甘囊香”芦笙节。

“甘囊香”是苗语音译,意为“河流的下游,神仙汇聚的地方”。“甘囊香”芦笙节延续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3月2日,在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一名苗族母亲帮参加芦笙节活动的女儿整理银饰。

每年农历正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舟溪镇,来自凯里周边县的数千苗族群众会穿上节日盛装,聚集一堂,吹起芦笙跳起舞,欢庆“甘囊香”芦笙节。

“甘囊香”是苗语音译,意为“河流的下游,神仙汇聚的地方”。“甘囊香”芦笙节延续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3月2日,在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苗族群众在参加“甘囊香”芦笙节活动。

每年农历正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舟溪镇,来自凯里周边县的数千苗族群众会穿上节日盛装,聚集一堂,吹起芦笙跳起舞,欢庆“甘囊香”芦笙节。

“甘囊香”是苗语音译,意为“河流的下游,神仙汇聚的地方”。“甘囊香”芦笙节延续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3月2日,在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两名苗族姑娘在芦笙节活动中交流。

每年农历正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舟溪镇,来自凯里周边县的数千苗族群众会穿上节日盛装,聚集一堂,吹起芦笙跳起舞,欢庆“甘囊香”芦笙节。

“甘囊香”是苗语音译,意为“河流的下游,神仙汇聚的地方”。“甘囊香”芦笙节延续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