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淮阳区推动区乡两级产业协同发展 特色产业上“高度”“厚度”“强度”

来源: 河南日报
2024-02-09 10: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本报记者 李昊 本报通讯员 韩功勋

1月30日,走进位于周口市淮阳区刘振屯镇的久令木板材加工厂,只见运输车辆排成了长队,生产车间机器轰鸣,20多名工人在流水线上忙碌作业。

今年是车间工人范秀梅和她的爱人在这里工作的第四个年头,一年下来收入8万块,老两口非常满足。“年龄大了,不想外出,再说老人和孩子都在县城住,我们上下班也很方便。”范秀梅告诉记者。

据淮阳区副区长、刘振屯镇党委书记夏逢源介绍,在刘振屯镇,板材加工已成为一条产业链。全镇现有加工板条的工厂183家,木材旋切厂38家,胶合板厂5家,带动就业人员1.1万余人,仅去年一年,全镇板材加工业产值达15亿元,产品远销至广东、浙江等20个省份。

刘振屯镇板材深加工产业园、安岭镇教育用品产业园……近年来,淮阳区坚持“一区两园多基地”的发展思路,着力推动区乡两级产业协同发展,“一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园”即刘振屯镇板材深加工产业园和安岭镇教育用品产业园,“多基地”即郑集乡西红柿种植基地、刘振屯镇西红柿种植基地、新站镇梨树种植基地、临蔡镇乳鸽养殖基地、冯塘乡大蒜种植基地。

在郑集乡官路边村,刚落成不久的62座大棚自北向南依次排列,蔚为壮观,“西红柿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几个大字,在冬日暖阳下格外醒目。

“小小的西红柿可是我们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致富果。”郑集乡党委书记王庆峰说,大棚是区里整合涉农资金规划筹建的,产权归村集体。村里整合农户土地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河南鑫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采取“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双绑机制,解决就业岗位300余个,实现农户、村集体双增收。

“一个棚接近2亩地,村集体经济可增收100多万元,每个棚年收益4万至6万元。”王庆峰算起了账,“土地流转后,技术、种苗、管理、收购全部由公司负责,村民可以在基地干农活儿学技术,增强了致富的后劲。”

据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一区”高新区规划面积15.08平方公里,入驻企业(项目)15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9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用工2.5万人。“两园多基地”各子项目或投产达效,或有序推进。

“近年来,淮阳区把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有机融合起来,在做大中心城区工业总量的同时,千方百计壮大特色产业,不断提高特色产业‘高度’‘厚度’‘强度’,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淮阳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淮阳区委书记张建党说。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