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新市街道:奋力打造重庆产城融合示范区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1-29 12: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重庆市长寿区新市街道是市级高新区的核心区域,2023年街道规上企业产值突破100亿大关,市场主体增长353家,并创造了近3000个就业岗位,居民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群众认同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街道党工委书记伍文波说,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新市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街道正奋力打造全市产城融合示范区。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这几车豌豆尖马上送。”1月26日一大早,新市街道种植大户朱美云催促工人马上送菜到园区。朱美云说,之前苦于市场不稳定,销售时好时坏,还出现过蔬菜烂地里的情况。现在新市园区越做越大,根本不愁卖。

不仅是朱美云,市民罗强也对发展获得感颇有感触。在产业大发展的潮流中,新市街道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罗强说,街道有免费的培训,街道干部会对街镇的发展形势进行讲解,分析现在急缺的产业配套。之前他创办了一家以素菜为主,主打养生的餐饮店,后来在街道干部的建议下又发展了快递驿站,配套园区产业工人和辖区高校学生的网上购物。

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新市街道建立月调度制度,组织联席会议,开展免费培训,升级街道公共服务中心,运用“渝快办”和帮办导办窗口,为各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去年街道新增市场主体353家,创造了近3000个就业岗位,群众对发展的获得感持续提升。

深度转型服务型政府 规上企业产值突破100亿大关

(长寿高新区新市工业组团实景)

“街道帮我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重庆孟越商贸有限公司老总孟亚强感激万分。近年来经济形势不好,公司销售额持续下降,为发挥规模优势,降低经营成本,企业在新市园区建设零售批发库,流动资金十分紧张。孟亚强说,最困难的时候,工资都差点发不出来,幸好街道干部的牵线搭桥,公司在极短的时间顺利获得了200万元的低息贷款。

“招工找不到人,我都急死了。”重庆诚洪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张洪武说,去年4月因订单激增,公司急需工人,街道联系各村的劳务经纪人和区就业局,仅仅2天就顺利招工40余人,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新市街道深度转型服务型政府,建立了班子成员结对走访和服务机制,去年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及矛盾纠纷50余个,帮助企业招工140余人。并协助长寿高新区管委会开展政银企对接,帮助新市园区企业融资近10亿元。街道与职能部门开展现场办公,建立企业合理诉求台账,实行“销号制”,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去年街道的规上企业产值突破100亿大关。

助推产城融合 建设和美新市

(村民在整治后的纳溪河散步)

“山青水秀空气好,这比城里的公园更舒服。”1月28日,红土地村村民李元利,在纳溪河散步时乐呵呵地说。李元利说,曾经的田园比城里的公园更有感觉,整个纳溪河进行了整治,水清亮亮的,河道两边还铺了彩色塑胶,成了村民饭后休闲的好去处。

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发展为了群众,最终应由人民共享。在大力助推产业发展的同时,街道有序提升城乡品质,投入1000余万元升级污水处理厂和场镇二三级污水管网改造,新市污水处理能力由1200m³/日扩能至2000m³/日。街道围绕幸福河流创建,投入2500万元完成纳溪河5.7公里河道治理,新建七彩健康步道11公里。街道投入近600万元开展灌溉管网建设和北城大道景观提升前期工程,新增灌溉面积3000余亩,提升4个村4000余农户的供水安全和饮水质量,安装772盏路灯及庭院灯,极大方便了村民出行。

产城融合发展助推了近郊乡村旅,街道以休闲观光为切入点,投入500余万元打造东门村地火网红直播基地、新市村牛稼庄特色餐饮、红土地村“伏羊汤”特色农家乐和新同村“禾得·自然艺术园”研学基地,全年吸引游客和食客4万余人次,“小组团、微田园”打造全面提速,“和美新市”建设取得实质进展。

街道办事处主任陶然介绍,新市正紧抓长寿区“中国长寿生命科学城”建设和“中国西部数谷”打造的发展契机,做大做强数字健康产业,改善城乡面貌,持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图片由重庆市长寿区 张明玖 傅智治 授权提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