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经历12月的一场大雪过后,北方进入了最严寒的冬季,大多数野外工作都已偃旗息鼓。然而,在石家庄灵寿县大湾村的莽莽雪山中,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以下简称地质六队)的地质队员克服严寒天气和险峻地形,稳步实施灵寿县大湾金矿区地质普查项目,在太行山深处走出了一条“寻金路”。
“就矿找矿”是矿产勘查工作中在已开采矿区或已发现矿产的地区附近开展找矿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地质六队相继在石湖大型金矿区、西石门-李家庄金矿区、丑泥口金矿区、九岭金矿及北营西沟银矿等矿区通过该手段取得良好找矿成果,此次大湾金矿普查区北侧紧邻九岭金矿区,依据“就矿找矿”理论,地质六队在野外踏勘发现大湾地区矿化蚀变带向北延伸与九岭金矿的主构造方向及主要矿体(脉)方向一致,经判断有较好的找矿前景。2022年4月,地质六队申报的河北省灵寿县大湾金矿区地质普查项目立项获批,地质六队随即抽调精干技术力量成立项目组,开启为期一年的勘查工作。
野外地质填图,是地质工作最基本的工作手段之一,是开展区域地质研究、矿产勘探的基础。按照计划,地质组要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1:10000地质测量(草测)和1:1000地质剖面测量,工作量大。为节省时间,他们早起匆匆吃口早饭,天蒙蒙亮就出发,将面包、火腿肠带在身上,再带两瓶矿泉水,也就是午饭了。
填图工作中要及时进行“连图”,即由“线”到“面”。每条相邻路线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地质图”,包括地质单元(地质界线)、构造(断层)、脉岩、矿化蚀变带等。这条条路线需要队员们一丝不苟地采集出代表性标本。有时两个填图小组进行相邻路线跑线时,如结果不能完全对应,大家会在晚间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并在第二个工作日进行野外实地重新观察、认识,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真实、客观的填图成果。“大家不要怕返工,只有反复打磨才能将填图工作做准确、做扎实。”组长薄永祥对队员说。
化探取样是一件枯燥乏味且劳累辛苦的野外工作,按照规范挖坑取样简单,难的是既能按照规范把这个简单的事重复做好,又能保证质量与效率。“注意点脚下”,“路滑当心点儿”,“小心有蛇!”勘探队员的呼喊声在密林之间不绝于耳,大家常常相互提醒,用木棍摸索着在荆棘丛生的山路中艰难行进,一走就是七八个小时。
同一时间,物探组队员们扛着沉重的设备在一条条陡崖上穿梭。物探激电中梯测量对工作精度有着很高的要求,一条长长的剖面,需要来来回回往复测试,但又不可以左右迂回。大湾金矿工作区地处太行山中段,地势东高西低,山势险峻,最大相对高差达到720m。由于测区地形起伏大,植被丰盛茂密,队员们工作时必须遇沟跋涉,逢坎攀越,劈荆斩棘。有时工作剖面线穿越村庄,长长的电缆线铺设在外,成为一大安全隐患,大家主动与当地村民沟通协调,并派专人进行监督,确保物探工作的安全高效开展。有时遇到山势起伏过大的线路,为了保证顺利完成当天的工作计划,延长工作时间是家常便饭,虽然辛苦,但他们始终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坚守质量底线,只为保质保量完成物探全部设计任务。
“物探工作就像给大山做CT,能够倾听地层深处隐伏矿体的回响。”物探组组长王俊龙打着比方介绍道。通过在蚀变带及化探高异常区开展物探工作,能够有效证实前期地质填图、化探等工作的准确性,为圈定找矿有利地段进行钻探设计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槽探工程目的是揭露地表矿化带、蚀变带、物化探异常,是了解地表矿化特征的重要手段,尤其需要对矿体形态、与围岩相互关系进行详细观察与记录。
四季更迭,轮转而归。年末岁尾,大风、降雪、严寒,对野外工作影响极大。“这个季节因天气寒冷,山路结冰、土质较硬,无论是探槽还是钻探施工都会遇到很大的阻碍。”项目负责张鹍坦言。为了抢抓工作进度,同时也为后续各项地质工作顺畅衔接,项目组成员必须在寒冬完成所有探槽的编录取样工作。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完成探槽编录后,大家携带勘探装备和样品,开启了漫漫下山路。为防止不慎滑倒时互相影响,大家有意拉开彼此之间的距离,手脚并用,在“咯吱咯吱”声中一步步缓慢向下移动。有的队员为了保护手中的RTK等勘探设备,干脆抱起设备箱子坐在地上一点点往下滑动,下山时一身的污泥与怀中安然无恙的箱子形成鲜明对比。
寒冷的天气使钻探工作受到更为严峻的考验,为了防止水管上冻,钻机必须24小时不停机。为此钻探队员三班倒,顶着寒风,夜以继日的坚守在钻机旁。功夫不负有心人,钻探工程顺利见矿,有力验证了前期地质工作成果,为深部找矿提供了依据。
历经300余天,项目组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1∶10000地质填图12.52km2、勘查线地质剖面10.5km、完成槽探工作量926.63m3、钻探工作量740.87m、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24.3km、1∶1000激电中梯剖面测量10.5km、激电测深点35个。初步确定了区内矿化蚀变带的连续性及主要矿化体的厚度、品位及变化特征,新发现矿化蚀变带8条,其中Ⅰ号和Ⅵ号蚀变带向北延伸与九岭金矿的主构造方向及主要矿体(脉)方向一致,有望圈定具工业价值的金矿体一处,为在石湖—九岭金矿集区进一步扩大找矿远景提供依据。
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回馈以最奇绝的景色。地质队员们迎着晨曦而出,踏着星光而归,无论严寒酷暑,不计风霜雨雪,在太行山深处与万物同行,只为寻找出那埋藏在地表深处的宝藏。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标识,在太行山深处熠熠生辉!(图片由王海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