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西渝高铁黑龙口特大桥移动模架首片现浇梁顺利浇筑完成,这也是西渝高铁康渝段完成的首片移动模架梁,该关键性节点的工序转换,标志着大桥施工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央视新闻客户端)
银箭呼啸跨山河,神州大地展雄颠。从2016年西渝高铁纳入国家规划,到2021年正式开工,这条民生线、幸福线、致富线距离全线开通时间越来越近,届时,山不再高、路不再远,通达的“八纵八横”高铁网将助推西渝两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合理流动、高效聚集,让沿线人民“钱袋子”更鼓,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
桥隧相依,彰显披荆斩棘“硬实力”。西渝高铁建设过程充满坎坷与挑战,正线桥隧比高达80%以上,而樊哙经开州至万州连接线桥隧比竟达96%,被称为是一条“地铁式”高铁线路。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动车组列车将以每秒97米的速度“狂飙”,可想而知,毫厘之间的误差,都可能影响旅客列车的运行安全。作为“基建狂魔”的中国高铁,在新木村特大桥桥墩基础施工中,采用“冲击钻+旋挖钻”配套施工工法,克服了复杂地质桩基成孔难题;在掘进华蓥山隧道中,大力推行隧道围岩自动化监控量测试点,构建整套智能远程集中管控平台,最终攻克隧道突水、塌方、软岩变形等难关。伴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中国基建人以梦为马踏平坎坷变通途,不断攻克难关,闯关夺隘,向世界展示出“中国高铁”逢山凿洞、遇水架桥的硬核实力。
跬步千里,跑出幸福民生“加速度”。道路畅通,百业兴旺。西渝高铁的开建填补了渝东北地区的铁路空白,有效改变了该地区落后的交通基础条件。届时,西渝两地的时空距离将由5个多小时压缩至3个多小时,两地高品质的医疗、教育等服务资源得以更加均衡地分布,地区客货运输服务水平将得到改善,成渝两地间的运输需求也将得到进一步释放,这不仅有利于西部地区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巩固秦巴山区扶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对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建设,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乘势跃升意义非凡。不仅如此,西渝高铁将与已建成运营的成渝高铁、郑渝高铁和在建的渝昆高铁、西延高铁、西十高铁等多条铁路连通,推动中西部地区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
蓄势赋能,撬动文旅消费“新活力”。这条穿行于大山大河的天路将助力沿线城市强强联手,让“西渝城市群”在扩宽“朋友圈”的同时沿铁路顺势“生长”。旅客将跨越山脉、飞越长江,重拾遗落在绿水青山中的胜景,车之所至,红绿相融,动静结合,撩人心弦。在秦岭山脉,窗外群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若隐若现,仿佛置身于一幅壮丽山水画卷之中;在安康瀛湖,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与周围的青山相映成趣,仿佛所有的疲惫都被湖水洗净;在城口县,醇香的老腊肉、鲜嫩的竹笋、口感独特的豆腐干,每一道凝聚着当地人智慧和心血佳肴,让人难以忘怀。届时,“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迫将“后会难期”,藏于深山的“世外桃源”也“终有时日露峥嵘”。
西渝高铁的开建让重庆的米字型高铁网落下苍穹有力的一“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铁为“流动中国”勾勒出的动人画卷,将承载着百姓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奔向更美好的“诗与远方”。(文\余博文 陈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