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着力破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题,充分发挥在外流动党员作用,宜城市委组织部探索建立了系列管理举措,使流动党员管理取得了新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宜城经济社会的发展。
同心做好管理。 利用互联网,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微信群、钉钉群,定期发布学习内容,学习党的理论和各项发展政策,有序开展深入交流和学习分享等活动,使流动党员“脱乡”不“脱学”,时刻保持“充电”在线;利用新媒体,开展收集“微课堂”,确定学习内容,分级分类为流动党员上好思政课,让流动党员用新思想指导生活和工作,积极乐观去面对生活;探索打造“云上党支部”,定期开展“云上支部主题党日”“云上组织生活会”“云上党课”等党内政治生活,增强流动党员组织归属感;建立流动党员外出登记制度,对人员做好流入、流出备案,实行“双报告”管理模式,督促流动党员及时向村(社区)、流入地党组织报道,确保管理“无缝衔接”、“双向共管”。
用心做好服务。 建立“邻长制”、“红色联络员”对流动党员及留守家人进行“包保”,将关怀服务做到流动党员心坎上,解决在外务工党员的后顾之忧;在节日期间组织干部上门了解外出返乡党员思想、工作及生活状况,通过沟通谈心、话家常、唠嗑串门等形式及时掌握动态,精准摸排数量,把握实情,宣传政策;通过免费提供就业帮扶、困难救助等形式,解决流动党员急难愁盼等各项民生小事,使流动党员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情和用心;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根据每个流动党员的特长,积极引导他们参与社区治理、文明劝导、治安巡逻、应急救援等工作,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基层治理,增强其责任感和融入感,丰富流动党员业余生活和精神世界,提升他们社会价值感。
汇心做好发展。 依托宜城在外商会,建立流动党员在外“服务站”,为在外务工、学习、工作的流动党员提供必要帮助,目前已在广州、深圳建立了3个服务站;为在外的流动党员邮寄“红色包裹”,将宜城社区治理带来的变化,制作成宣传册,邮寄给在外流动党员,使在外的流动党员保持与家乡的联系,积极助力家乡发展;结合“三访三问三亮三促”和“下察解暖”等实践活动,通过电话连线、微信视频等形式,收集流动党员的金点子和发展新思路,以“共同缔造”为引领,激发流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基层治理建言献策;利用宜城市出台的多项招商惠企政策,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引导流动党员回乡创办企业、发展产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以榜样的力量为引领,打造一批本土人才,开展筑巢引凤工程,比如王广春、步少清等一大批宜城籍流动党员已回乡创业,出资建造“醉美莺河”“乡村迪士尼”等旅游网红景点,以莺河村美丽乡村建设为背景的花鼓戏《醉美莺河》也入选了湖北省文旅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
湖北省宜城市委组织部将进一步加大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不断创新优化管理举措,提升对流动党员服务质量,为宜城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党建力量。
(供稿:湖北省宜城市委组织部 王勤)